近日,自治区民政厅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清明节疫情防控和安全祭扫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区继续暂停殡仪馆、公墓、公益性骨灰堂等殡葬服务机构祭扫服务,以及集中祭扫、集体共祭、骨灰撒放、骨灰花坛安葬等群体性活动。届时,自治区民政厅将通过视频直播和公益集体代为祭扫、网上祭扫等新型祭扫方式,供广大群众进行远程祭扫和纪念追思。
按照自治区有关部署要求,严格管控城乡聚集性祭扫活动,不得举办聚集性祭祀祭祖扫墓活动,不准进行家族性、宗族性大规模聚集扫墓,严禁祭祀祭祖后进行群体性聚会聚餐;对办理遗体接运、火化、骨灰寄存或安葬业务等保障服务要采取人数限定,并需佩戴口罩,接受测温、扫码出入登记等检查。
通知要求,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官网、移动客服端、广西殡葬行业协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加快建立网络祭祀平台,提供免费网上祭扫服务;引导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告知劝导在外人员(含区外、境外人员)今年清明节期间不要回桂来桂祭扫,防止输入性疫情的发生;深入挖掘清明节文化内涵,推广文明现代、简约环保的殡葬礼仪,倡导网络祭扫、小规模家庭追思、书写寄语、敬献鲜花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树立殡葬新风。
对此,有的市民表示,亲自到现场扫墓才能寄托对亲人的哀思,但是现在处于疫情防控期间,会自觉遵守相关规定,扫墓不聚集,祭祖不聚餐,或者等到疫情结束之后再单独去墓地祭扫。笔者走访了县城部分市民,了解他们的心声——市民韦先生、吴先生表示,由于大家族各家扫墓地点不同,大家一般都是各扫各的,今年特殊情况,大家都错峰扫墓,扫完各自回家吃饭就完事。尽管是特殊情况,对自己家没有太大影响。
也有市民表示,支持网上祭扫新风尚,斯人已逝,幽思长存,对亲人的思念并不拘泥于形式,在网上寄托哀思是文明、简约、低碳的祭扫新方式。邓女士就是其中之一:“现在都提倡网上祭祖了,加上疫情的原因,我们暂时没有回去扫墓的打算,在网上进行就好了,我觉得对亲人的思念不在乎形式吧……”
清明节祭扫,对已故亲人的心意是最重要的,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更应该挖掘慎终追远、家风传承、孝亲感恩、生命教育等文化内涵。现在我们还处在疫情防控阶段,希望市民朋友们在清明节都能自觉响应“平安清明”的号召,扫墓不聚集, 祭祖不聚餐,网上寄哀思,树殡葬新风,过一个平安、绿色、生态、文明的清明节。(黄薇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