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这么一群人,常年漂泊在外,奔赴各个工地建设祖国,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韦祥弟就是其中一员。2000年,他从广西公路技校梧州分校道路与路桥专业毕业后,来到县公路养护中心,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养路工人。20年来,他一直坚持在条件最艰苦的一线工地工作,用青春热血铺设了一条条平安坦途,把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公路建设事业。
汗洒工地写青春。自参加工作以来,韦祥弟在工地上挥洒青春与汗水,修建了一条又一条康庄大道。他的同事回忆说,韦祥弟参加工作那年,刚到养护站没多久,就拎起行囊远赴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建设工地——柳州新兴至象州二级公路工程N0.1标项目经理部,两年后工程完工,他又继续赶往下一个工地。
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韦祥弟,家庭条件良好,没有经历艰苦岁月,但他不惧怕工地的艰苦,而是把工地当成第二个家,满怀激情、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为保证工程项目如期按质按量完成,他经常加班加点工作至半夜12点钟,是工友们公认的“拼命三郎”。当别人感叹他吃亏时,他说:“在工作中要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责任。要把工作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把工作当成一种使命。”
他完全把自己融入到了公路建设与养护这一平凡岗位中,只要工作需要,不问西东,无畏艰辛,哪里有工地就到哪里。多年来,他累计先后流动到8个工地,驻守工地13年,参与建设工程项目11个,修建公路里程200多公里,先后担任项目工地实验室实验员、现场测量员、现场施工员、竣工资料员、驻地监理员、工区区长、项目总工程师等职务。十几年的工地经历,让他练就了一身真本领,掌握了一手好技术,成为一个难得的一线施工技术人员。
真抓实干求实效。2013年,根据工作需要,韦祥弟从工地调回养护站。因他拥有多年的施工经验和良好的施工技术,每年单位只要有工程项目施工,就会想到让韦祥弟担任驻地施工员。于是韦祥弟便在养路工与施工员角色中来回切换。无工程项目时,他就在公路上补坑槽、清障碍、填路肩、除杂草,有项目施工时,他又到工地做技术员、施工员、安全员,就这样兢兢业业地干着公路上的活儿。
2018年初,上级要将原古潭公路收费站改建为公路服务区,韦祥弟被安排到项目驻地施工,担任施工技术员。在施工期间,他恪守职责,严于管理,每一个施工环节通过验收合格后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曾经有工头想以请吃方式让韦祥弟放宽工序监管,以尽快结束工期减少成本提高利润,但被韦祥弟严厉拒绝了。“质量重于泰山”、“创精品工程,造福社会”等理念已植入他心里,讲原则、讲规矩已是他做人做事的准则。因他的辛勤付出,古潭服务区建设圆满完工,并顺利通过了质量验收投入使用,如今已成为过往司乘人员便捷的服务场所。完成服务区项目施工任务后,他又赶赴国道358线屏山路段整治边坡塌方隐患。每到雨季,屏山公路两边滑坡泥石流频发,对公路交通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被列入交通部整治项目。2018年9月,上级决定对该路段隐患进行整治与防护,经验丰富、技术熟练、安全意识强的韦祥弟又被派驻工地。3个月的日日夜夜,他与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一道加班加点,克服边坡陡,施工场地窄,车辆行驶多,安全威胁大等诸多困难,凭着过硬的技术,扎实的作风和高效团队合作精神,带领施工人员将工程项目安全平稳有序地向前推进,有效整治了该路段边坡危岩、落石,筑起了边坡防护网,消除了坡面地质危害,获得了交通部的肯定。2019年,在完成屏山路段边坡整治工程后,他又来到G324线K1755+000~K1763+000路段大修工程工地,每天穿梭在8公里的大修里程上,不畏如织的车流,不畏刺鼻的沥青,不畏高温下的赤热,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地工作着。
严抓管理保安全。除了完成技术施工监督工作任务外,他还认真抓好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从施工设备、标志标牌、安全交底等方面入手,做好作业环境安全状况的检查,确保安全生产,生产安全。每天他一到工地,首先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提高设备的台班效率。在施工现场,他严格落实“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不生产”的安全工作要求,每天进行技术交底、安全提示,提出具体的安全注意事项,督促施工单位规范摆放安全标志标牌。为了增强身边工友的责任感,让他们在工作中有压力而不是压抑,他经常与工友交流谈心,向工友表达自己的安全生产想法和做事先做人的原则,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工作心得和经验与工友们分享,帮助工友们不断地提高安全意识。多年来,他所参与的工程项目,没有因自身责任问题而发生过安全生产事故。
舍“小家”为公路。在工地工作,远比在养护站辛苦得多,日晒雨淋、机器轰鸣、漫天尘土、加班加点且不说,还长期离开家庭和亲人。韦祥弟的家在南宁市,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和年老体弱的父母老人,可他因热爱公路,甘愿在离家上百里的工地(养护站)工作。在扎根工地的20个年头里,他有四分之三的时间呆在工地里,很少能与亲人团聚,就连2010年他个人举办婚礼,也仅仅请假一个星期。当时工地正处于施工关健时期,办完婚礼,他又匆匆返回工地,投入到紧张的工程施工中,赶进度保质量。在调回养护站工作期间,他也因工程施工处于关健期而经常不能在休息日回家陪伴亲人。2015年他的第2个孩子降生,他只请了10天陪护假照顾妻子。两个孩子出生时,他都没能尽到丈夫的责任,好好陪伴妻子“坐月子”,在两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也没能尽到父亲的责任,好好陪陪他们。为了工作,他亏欠家庭太多。2019年,93岁高龄的父亲溘然辞世令他无法释怀,他是父亲最小的孩子,最得父亲疼爱,理应给予更多回报,可在父亲晚年患病期间,他却常年在工地,很少能陪伴照顾父亲,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据统计,参加工作以来,韦祥弟为公路工作奉献的休息日和节假日共达到200多天,他用公路人勤劳朴实的情怀和坚忍顽强的“铺路石”的精神,谱写了一曲爱岗敬业的奉献之歌,塑造了公路上最美职工的形象。(县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