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娟,1997年7月参加工作,现于南圩镇杨湾中心小学任教。在乡村教育这片净土上默默耕耘了22个年头的她,始终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念,把爱的阳光洒向她的事业,洒向她的学生,在三尺讲台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真诚奉献
从教22年,韦娟一直默默地坚守在乡村学校任教,很多老师都陆续地调往县城,但她却把自己的情与爱,深深地融入到农村教学实践中,用她的真诚和执着浇灌着乡村小学满园春色,使这块沃土上的花儿茁壮成长,竞相开放。多年来,她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多次荣获市级、县级“优秀班集体”称号。她也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南宁市我最喜爱的老师”、“南宁市优秀教师”、“隆安县优秀教师”、“隆安县优秀班主任”等称号。2016年,她又被县教育局教研室聘为小学语文学科中心组成员。
身为一名优秀的语文学科带头人,她牢固树立以教学为本的思想,时刻不忘一名教师的初衷,严谨教学,追求教学优质、高效。在课堂教学中,她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准确、生动、形象地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变讲台为舞台,学生爱学乐学。同时,她还经常在班级中开展互帮互助的学习活动,通过“尖子生辅导后进生,以先进带后进,以好带差”的办法,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对学习充满信心,逐步提高学习成绩,达到双赢的目的。在她的引导下,孩子们享受着成功带来的一次又一次的喜悦。因此,学生爱她,喜欢上她的课。如果哪一天她突然请假,回来后,走进教室,迎接她的一定是一阵欢呼声。此外,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她总想方设法地进行教育,不愿放弃。2017年,班里转来两个外地的孩子,由于成绩非常差,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学习态度也很不端正,但她始终坚持给予孩子学习上的指导,多次家访对学生情况进行了解。在她不懈地努力下,这两个孩子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爱无价,情永恒。2018年重新分班时,这两个孩子不舍地对她说:“韦老师,我还想在你的班,可以吗?”
细心呵护
作为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工作琐细而繁重。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弱,他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班主任都得操心。要让学生成材,身心健康成长,就必须关心爱护他们,做他们的知心人。平时的日常生活中,韦娟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与孩子们交谈,广泛接触,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遇到的种种困难。真心的沟通和交流让她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尊敬。孩子们当她是老师,更是朋友,什么事情也都愿意和她分享,而她也愿意倾听他们的烦恼,排解他们的忧伤。班里的小志同学小脑袋聪明就是不爱学习,上课搞小动作,影响别人学习;下课追逐打闹,动手打人;作业经常不完成,书写潦草……每天都有同学告他的状,各科任老师经常反映他不完成作业,其他同学都不喜欢他,但韦娟却没有放弃他。她想,如果我的儿子也是这样子,我也希望老师能耐心地帮助他。于是,她找家长进行了交谈,要求家长协助老师教育,多关注孩子。后来,她了解到孩子的一些情况后,开始从他的身上找闪光点。好几次,她发现只要老师一布置任务,这孩子都会抢着举手领任务,他就是不喜欢呆在教室里学习,在他看来劳动比读书自由得多。于是,韦娟就在班上表扬他不怕脏,不怕累,爱劳动,并让他协助劳动委员管理班级卫生工作。从这以后,他不但认真负责,而且还能耐心地把每次作业都完成了,尽管书写不是很工整。当他有一点点进步时,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像父母一样在关心他、呵护他。在韦娟的关怀和帮助下,这个孩子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观。
班上的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远离亲情,导致孩子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不良的改变。为此,韦娟利用QQ、微信等形式,让学生经常和家长联系,进行交流,汇报他们在校的情况。这样,不但拉近了孩子与家长的距离,也使他们有了学习的动力。
潜心育人
韦娟认为,凡是孩子们正当的爱好,我们就要扶植。孩子们的活动,教师能参与,这对激励他们的兴趣爱好很有益处。学习之余,她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2013年,她指导师生参加南宁市校园中华经典诵读比赛,荣获“优秀指导奖”;2014年指导学生参加南宁市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书法比赛荣获“优秀辅导老师奖”;2015年指导学生参加南宁市小学生书法绘画大赛,荣获两个一等奖和两个二等奖;2016年指导的诵读节目荣获县级特等奖,并代表我县到南宁市参加比赛,为隆安争得了荣誉。在孩子们的眼里,韦娟是个“能耐人”,她如同磁石一般把孩子们吸引在自己的周围。同时,她善于在教学中总结经验,加强对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她撰写的论文《让“留守之花”美丽绽放》在全国小学教学科研成果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她还积极参与了课题研究——“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壮汉双语学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本年级学科组长,她能够做到率先垂范,积极探索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还能把自己的收获和经验与其他老师分享,合理有效地组织指导老师们积极探究,共同研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2016年,她指导冯霞老师执教的《口语交际课》到屏山中心小学进行教学交流,得到了教研室领导和兄弟学校的一致赞誉。指导黄燕玲老师、许婷婷老师参加学校举行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均荣获一等奖。指导许桃荣老师参加县小学语文教师技能比赛荣获朗诵第3名。作为一名骨干教师,她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我愿意把自己的热情和爱化作一缕阳光,使每一粒种子在充满正能量的浸润中萌芽并健康快乐地成长。”韦娟正是带着这份执着的信念,在农村教育这块沃土上默默地耕耘着、探索着、追求着。(隆 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