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泉乡兴隆村,一个地处大石山区、土地贫瘠、产业单一的地方,怎么让兴隆村广大贫困群众实现“脱真贫,真脱贫”,成为了村“两委”班子及布泉乡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
兴隆村山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少等不利因素限制了当地村民发展种养殖产业,南宁金融集团派驻兴隆村的第一书记黄炜强告诉笔者,种玉米、育肥牛、养肉猪是兴隆村人民世世代代坚守的生存之路,劳务输出成为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
马德丰是兴隆村上营屯的养殖户,2016年他通过育肥牛顺利脱贫,从刚开始的5、6头牛的小规模,近几年通过扶贫小额信贷、产业奖补等政府帮扶措施以及自己的努力,逐步将养殖规模扩大到17头。马德丰早年在采石场打零工,因操作失误不小心误伤了自己的右眼,以至于右眼几乎看不清,因为眼睛的原因,没办法再外出务工,于是马德丰决定在村里钻研育肥牛技术。县农业农村局作为兴隆村的帮扶单位之一,通过在村委开设种养殖技术培训班,为兴隆村村民传授了实用技术,马德丰通过帮扶人的宣传,积极参与培训班,学到了不少技术,他说:“有了技术培训,增加了我们养殖户的养殖信心,多赚一点,生活也就多好一点。”
大石山区限制了兴隆村的发展,大多数年轻人选择到大城市闯闯,而兴隆村团支书,也是兴隆村致富带头人农青柳3年前放弃在广州的工作,选择回到家乡,和爸爸一起经营养猪事业。2017年,农青柳回家过年时,发现爸爸自己一个人管理养猪场十分辛苦,于是他决定留下来协助爸爸一起经营养猪场。
30岁的农青柳在村“两委”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作为团支书兼致富带头人,在协助其他村干、驻村第一书记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农青柳还积极与同村的养殖户交流养殖经验,并雇佣贫困户到自己的养猪场干活,给他们支付劳动报酬,以实际行动践行“以强带弱、以富带贫”。(文/图 农梦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