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建镇龙淰村是南宁市56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地处四面环山的偏远大石山区,各种资源较为贫乏,人均耕地面积少, 2017年贫困发生率高达52.09%。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龙淰村因地制宜,盘活多年荒地,在大山之间修建产业路,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切实增加村集体经济及贫困户收入,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贫困地区要想脱贫致富,根本之策是发展产业。龙淰村历来有养殖肉牛的传统,也具有发展肉牛养殖的优势条件,因此决定以肉牛养殖作为本村特色产业。2019年,龙淰村利用上级的各项资金共计320万元,投资建设该村肉牛养殖产业示范园,由村民合作社与广西红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经营。
发展肉牛养殖,一定要有种牧草的地方。村干们在讨论中得知在龙古(地名)有块70多亩的丢荒地,可以盘活作为牧草基地。可要在大山之间修建一条产业路,并不是一件易事。由于这里的基岩母石众多,而且从山坳口到谷底有100多米的高差,施工难度非常大。
恶劣的自然条件给产业路的建设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但是得到了定点帮扶单位、结对帮扶企业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多方筹措资金共76万,建设龙淰屯村道至龙古产业路。经过1年多的努力,2019年11月,这条全长约1.3公里的产业路终于竣工,从前需要绕过几个山头、走一个多小时才能到的龙古,现在从村路口步行十几分钟就能轻松走到。
产业路通车后,大山里丢荒的土地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产业示范园租用农户的土地,并吸纳附近村民到示范园务工,种植牧草,在为示范园供应充足的青饲料的同时,农户的收入也得到了增加。
村民翟毫月利用农闲时间到基地务工,获得每天100元的收入,“现在家里冰箱有了,电视机饮水机什么都有了,日子越过越好!”
目前,龙淰村肉牛养殖产业示范园内养殖肉牛40多头,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10.6万元的稳定收入,有力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据了解,截至2019年底,龙淰村产业覆盖率为91.49%,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37%,整村如期脱贫摘帽。环绕在大山之间的产业路,不仅盘活了多年的丢荒地,也打通了龙淰村的致富之路。(文/图 黄薇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