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李小映骑着三轮车驶进了爱华村村委篮球场,这是她平时上班和接送小孩上下学的交通工具。李小映有两个小孩,大的6岁,在读幼儿园。曾经在广东珠海工作的她,因为要照顾孩子,三年前回家了。李小映告诉笔者,回家后,她大概有两年没有收入,家里每个月只能靠老公寄回的3000元生活费生活。
爱华村第一书记唐庆祝介绍,村里有许多像李小映这样的村民,他们为了照顾老人小孩留守家里,没有就业机会,但都希望为家庭增收尽一份力。
为了解决留守村民的就业问题,2019年4月,爱华村建成爱华扶贫车间,和广西睦丰家居有限公司合作,发展手工编织产业,为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机会。
爱华扶贫车间建在村委办公楼旁,占地600平方米,共三层,主要生产手工编织的家居用品,设有固定就业岗位和临时编织工,计件支付工资。
爱华扶贫车间一建成,李小映就来到扶贫车间工作,成了车间固定岗位员工。回家两年后,她重新有了收入。
李小映告诉笔者,现在她每月收入在600-2200元不等,和外出工作相比,工资少了许多。但是,扶贫车间的工作环境比较自由,有些家居用品可以拿回家编织,方便照顾小孩。
据了解,广西睦丰家居有限公司会对村民进行编织工艺培训,有兴趣的村民都可以学习。所以,村里小到放假回家的学生,大到80多岁的老人,很多都会作为临时编织工赚钱补贴家用。
唐庆祝介绍,目前,爱华扶贫车间有固定岗位员工8-10个人,并辐射带动周边村民临时编织工150人以上。固定岗位员工每月工资约在600-2000元,临时编织工每月工资约在120-800元。且通过收租方式,车间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万多元。
虽然爱华扶贫车间为留守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唐庆祝告诉笔者,广西睦丰家居有限公司给扶贫车间的定单量很不稳定,有时量多有时量少,这是造成在车间务工的村民收入上下浮动大的主要原因,村民想靠编织多挣些钱也没办法。
李小映说,广西睦丰家居有限公司那边曾表示有很多订单可以接,但是扶贫车间里的固定岗位编织工太少,临时编织工又不稳定,公司害怕接单后完不成任务,所以不敢接单。
关于爱华扶贫车间未来发展,堂庆祝表示,下一步村里打算再扩大扶贫车间的面积,面积扩大后,会安排更多村民到车间就业,带动更多村民增收。(李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