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要闻总第1244期 >2020-08-25编印

基层工作者扎根扶贫一线 助力脱贫攻坚
刊发日期:2020-08-25 阅读次数: 作者:黄都政  语音阅读:

  贫困县能够脱贫摘帽离不开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在布泉乡,有两位来自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系统的基层工作者,两年多来,他们扎根农村,带领布泉乡的乡亲们脱贫增收,为全县脱贫摘帽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8年,布泉乡岑山村顺利实现摘帽,2019年贫困发生率降至1.2%,村集体经济收入较2017年翻了近2.5倍。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驻村第一书记农仁富。2018年3月,来自市博物馆的农仁富来到布泉乡岑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见证了岑山村点点滴滴的变化。

  岑山村位于布泉乡西北部,是典型的大石山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务工和家庭种养。该村自然条件恶劣,贫困现象触目惊心。从驻村的第一天起,农仁富就投入到忘我的工作中,走村串户,带领村民发展产业,成立了小蚕共育基地。笔者在岑山村小蚕共育基地看到,100多张圆簸箕密密麻麻爬满小蚕。农仁富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平均每张簸箕上有2万5千只蚕,再养20多天就是三龄蚕,可以分发给农户自行养殖,农户再养15天就可以结蚕茧,每张簸箕能结茧100-130斤,目前市场价相对较低,每张可以售卖1600元,高的时候可以达到每张2000元,农户除去每张300多元的小蚕成本,利润十分可观。目前小蚕共育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桑叶种植、养蚕等方式,带动40%的贫困户增产增收。

  农仁富介绍,岑山村小蚕共育基地主要是生产小蚕,把蚕养到三龄之后再卖给农户养殖,可以降低农户养蚕风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小蚕共育基地向养殖户传授养蚕知识,提高他们的养蚕技能,增强他们养蚕的积极性。

  找到为贫困家庭实现增收的新途径,探索出了切合岑山村实际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与脱贫思路,农仁富并不满足,他鼓励村民外出务工,还多方筹集经费,开展贫困户自选产业以奖代补项目,鼓励贫困户发展生产、实施全村通屯道路护栏、会车点建设,保证村民出行安全;实施人饮净化、维护工程,保证村民安全饮水;开展机耕路建设,方便村民开展生产活动。农仁富告诉笔者,岑山村饮用水来自地下河,水的硬度比较高。平时到雨季水里会有很多黄泥巴,装上净水器以后也能够确保他们的饮水安全。

  在日常工作中,来自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的陆秋鹏与农仁富是工作上的好搭档。陆秋鹏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派驻布泉乡担任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分队队长,挂任乡党委副书记,负责9个村,25名队员的日常工作。布泉乡有2万4千多人,在2015年前后,贫困发生率高达46%左右。由于地处石漠化片区,耕地面积少,产业薄弱,大量劳动力留在家乡。陆秋鹏带领的工作分队在布泉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与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全身心投入到精准扶贫、乡村建设、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中,积极探索布泉乡脱贫攻坚的新路子,一方面动员老百姓外出务工,另一方面又结合当地石漠化片区水草资源丰富的情况,发展育肥牛产业,带动布泉乡老百姓脱贫增收,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布泉乡发展了育肥牛、养猪、布泉土鸡、种桑养蚕等主导产业,带动全乡8700多人务工,农户的产业收入能够占到家庭收入的50%。

  陆秋鹏告诉笔者,布泉乡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到90%左右,村里面剩余的劳动力不是很多,多数还是身体方面有缺陷或弱劳动力村民。这两年来,布泉乡的产业发展得比较好,家庭产业方面,目前布泉乡人均养牛2.1头左右。

  2020年,自治区批准隆安县脱贫摘帽,陆秋鹏表示,作为隆安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份子,他感到很自豪,在之后决胜决战脱贫攻坚的工作中,他会继续坚持,坚决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黄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