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要闻总第1251期 >2020-09-18编印

发挥“后盾”力量 助力巴香村脱贫奔小康
刊发日期:2020-09-18 阅读次数: 作者:李海玲  语音阅读:

巴香村第一书记邓力给牛添草料。

  布泉乡巴香村地处山区深处,从县城驱车需翻越群山行驶近1个小时才能到达。该村土地贫瘠,耕地稀缺,是典型的“一穷二白”的山区村落,被国务院认定为自治区5000个贫困村之一。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村后盾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就选派第一书记扎根一线,以问题为导向,为当地发展“把脉问诊”,找出制约当地发展“症结”,理清适合当地发展思路,制定有效举措,经不断努力,巴香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宜居乡村风貌初步成型,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村民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稳步前进。

  基础设施完善,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生活改善的物质基础。巴香村村口路旁凉亭坐落,种有绿树花草点缀,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向村内延伸,两侧架起了太阳能路灯.......构成的景象颇具现代园林设计感,这是由市政府办公室协调资金建设的巴香村口绿化示范点。

  作为巴香村定点帮扶后盾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十分重视村民人居坏境质量,积极协调资金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建成了村委办公楼、村老年活动中心、村小学综合楼,完成了村屯太阳能路灯安装、池塘环境维护、村屯巷道硬化等。

  巴香村村民梁颍萍介绍,“以前村里的人居环境很差劲,村道巷道都是泥路,也没有路灯,晚上走夜路都是漆黑一片,平时劳动累了,我们也没有地方休息纳凉,更别提娱乐了。现在好了,你们进村就可以看到环境很美。”

  产业实现兴旺,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重要前提。巴香村土地贫瘠,可耕地稀缺,很难大规模发展种植产业,市政府办公室通过大量走访调研收集信息,并进行多次深入研讨之后,决定从养殖方面作文章。巴香村有养殖传统,具备发展养殖产业的基础,但受场地、资金等方面的限制,一直以来该村的养殖产业都不成规模。

  为整合养殖资源,巴香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不断入户走访动员群众,2016年,巴香村龙凤特色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下设5个养殖基地,将巴香村的养殖大户整合起来抱团发展。市政府办公室以村委名义入股合作社20万,帮助合作社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以获取分红的方式,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2万元。

  陆堂新是龙凤合作社咘卜养殖基地负责人,2016年基地建成后,先后规模化养殖了鸡、猪、牛、羊等。这些年来,虽然经历了非洲猪瘟、市场价格浮动大等困难,但陆堂新表示收入还算满意。他自己致富的同时也在积极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科学养殖,在他的帮助下,巴香村21户贫困户成功脱贫。据悉,截至目前,陆堂新的养殖基地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4万元。

  为助力巴香村产业发展,发挥村民自身能动性,市政府办公室还拨款54万,以以奖代补的方式补助贫困户每户6000元,鼓励贫困户发展种养产业,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巴香村村民陆玉珍是受益人之一,他通过后盾单位6000元的款项支持,慢慢积累本金后不断扩大肉牛养殖规模,目前他家肉牛存栏20头,陆玉珍表示,“每头牛扣除养殖成本之后利润在3千元左右,卖了就买新的,收入还算过得去,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加强党建引领,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推动各项扶贫政策落地生根,就需要坚持基层党建和扶贫共同推进。为加强巴香村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市政府办公室出资建设了党建、扶贫宣传示范长廊,村委党员活动室、合作社党支部活动室等,积极推动“四个好”建设,即一个好班子、一条好思路、一个好基础、一套好机制,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发展为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后备干部,团结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解困、致富奔小康。

  巴香村第一书记邓力表示,“目前,巴香村的致富带头人梁大功、陆堂新、黄凤群等都是党员,甚至是村干部,他们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所谓脱贫不脱政策,只有打造好一支不走的队伍,哪怕人换了,但是好的做法、政策、经验得留下来,才能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在巩固脱贫成效的同时,也好继续为乡村振兴工作服务。”(文/图 李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