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山涉水为项目,夙夜在公不觉苦。脱贫攻坚‘艳’领路,一片冰心在玉壶。”简短的几句,便生动地刻画和描绘了一名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扶贫干部的良好形象。
陆巧艳是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一名在临产前一夜仍坚持在加班岗位上的普通女性。2015年新一轮的精准识别工作全面铺开,她临危受命从“美丽乡村”工作一线调入了扶贫工作的第一梯队,自此便开始了近五年轰轰烈烈的扶贫工作。自投身全县脱贫攻坚事业以来,陆巧艳先后分管信息、资金、社会帮扶、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综合协调等重要工作,特别是作为具体分管资金和项目的领导,更是为我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杰出贡献。
2016年,时任县扶贫办副主任的她与其他同志一起,仔细深入地研究国家和自治区的各项政策,按照自治区的工作要求牵头组织开展贫困人口的区、市、县三级财产检索等工作,主动与上级部门、兄弟县区甚至其他地市的同志做好沟通联系,取长补短、借鉴经验,为进一步全县摸清底数、巩固精准识别成果、保证了全县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的工作质量。经过识别和筛选,全县共完成18627户71152人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贫困发生率21.31%。
2017年,按照自治区的工作要求,全县开始统筹搭建脱贫攻坚项目库,作为当时分管项目建设工作的扶贫办领导,陆巧艳主动挑起了重担,尽管已十月怀胎、临盆在即,仍坚持夙夜在公,牵头组织编写了《项目库入库指南》等重要的政策文件,同时积极对接各乡镇、各单位,广泛收集计划入库的各类项目,组织开展校对、联审,确保项目切实符合入库要求。作为一名普通公务员,工作“五加二、白加黑”都是常态,但在临产前一晚仍坚持加班到凌晨的又有几个能做到?而她便是这少数人之中的一个。在她的带领下,隆安县顺利完成了脱贫攻坚项目库的搭建,更探索了实现脱贫攻坚项目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新思路、新办法,促进和确保全县4类资金29.8014亿元投入脱贫攻坚工作,完成各类项目2996个,惠及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并且2016年-2019年项目库信息完善工作成为首个通过自治区审核的国家级贫困县,得到了自治区的高度认可,为扶贫资金充分发挥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扶贫工作千头万绪,特别是对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要实现整县的脱贫摘帽,更是任重道远。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资金的投入必不可少。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了脱贫攻坚工作,但如何规避资金使用中的不规范现象?如何实现项目安排精准、资金分配合理?如何真正发挥扶贫资金的应有效益,让更多的贫困人口享受到国家扶贫工作的福利?陆巧艳带着负责项目的同志一趟一趟地往乡镇村屯跑、往县领导的办公室跑、往市直部门跑,就为了能更确切地掌握基层情况、争取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争取上级的政策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深入地调研和分析之后,隆安县的扶贫资金使用有了“双全法”——一是管好资金、盘活资金。对中央、自治区、南宁市各年度各批次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都努力做到20个工作日内提出资金安排方案,60个工作日内完成资金分配及项目安排的报备;对预计在年底不能完成支出的大额资金项目及项目结余资金立即收回,调整安排到新的扶贫项目;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出台了《隆安县精准扶贫项目管理办法》、《隆安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暂行)》、《隆安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隆安县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奖补资金管理办法(暂行)》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资金使用做到有的放矢。二是严把项目关卡,建立工作长效机制。根据自治区的要求,严格按照“村申报、乡镇审核、县级审定”的程序,规范建立了2018-2020年脱贫攻坚项目库,彻底改变了资金等项目的局面;对2016-2019年已入库的总投资58.9946亿元的13种类型2995个项目开展信息完善工作,跟踪推进项目,真正确保做到当年项目当年完成,跨年度的项目次年上半年完成的目标。同时,针对上级审计发现问题,特别是2次区级审计和1次市级审计发现问题、国家审计署长沙特派办发现问题、中央巡视整改反馈问题等,始终站在政治的高度、全局的角度,强化问题导向,坚持立行立改,以务实的作风、有力的举措,建章立制、举一反三狠抓整改,真正消除干部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与之相处的人久而久之都能发现,陆巧艳不仅对待工作勤恳周到,并且待人真诚友善,并没有别人眼中的“官架子”。下乡饿了,和大家分吃一个面包;加班累了,活跃气氛、提振士气;干部工作闹情绪了,事必躬亲解决问题,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这样的事例,着实太多太多,而在她看来,这只是“消除干部干事的后顾之忧”而已。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党对人民群众许下的庄严承诺,我们需要更多“冰心存玉壶”的干部。 (隆 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