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要闻总第1300期 >2021-03-23编印

回顾峥嵘岁月:红七军的隆安战斗
刊发日期:2021-03-23 阅读次数: 作者:苏宇琼  语音阅读:

隆安猴子翻筋斗岭——原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在隆安的战斗遗址。

  学史力行悟思想,砥砺奋进开新局。今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史,我们怎么才能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呢?我们怎能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呢?回望历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今天的“奋斗百年路  启程新征程”系列报道,我们一起来回顾峥嵘岁月,了解红七军的隆安战斗。

  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后,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等根据党中央指示,领导发动了百色起义。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胜利诞生,右江地区成为全国瞩目的革命根据地之一。隆安地处右江下游,东邻重镇南宁,是革命根据地的前沿。

  1930年1月4日,红七军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沈静斋在张云逸、邓小平的领导下,带领红七军第一纵队三营顺利占领了隆安县城,并建立了红色政权和隆安县农民赤卫队,隆安县由此成为根据地的前哨站。红七军在隆安的革命火种使国民党桂系军阀深感不安,为此桂系军阀国民党军队对红七军进行了疯狂围剿。红七军第一纵队队部和第一营官兵为了巩固革命根据地,捍卫年轻的革命政权,在隆安县城一带痛击来犯的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浴血奋战三昼夜,重创敌军。位于县城西面南百二级公路旁边的白鹤岩革命遗址就是当年红七军隆安战役的指挥部。

  1930年1月10日,国民党护国军二十七师一团从南宁开赴隆安城。为避开强敌,保存革命有生力量,沈静斋带部队实行了战略转移。敌人撤走后,沈静斋和李谦又率纵队一营二进隆安,组建了隆安第一个代表工农群众的苏维埃政权,也就是隆安县革命委员会。一场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运动,在隆安迅猛开展。

  1930年1月底,国民党桂系军队派出3个团5000多兵力偷袭隆安。1930年2月4日,红七军第一纵队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英勇鏖战,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向敌阵地展开多次冲锋肉搏。

  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隆安城炮火轰鸣,硝烟四起,杀声阵阵。红七军总指挥李明瑞、军长张云逸及第三纵队司令韦拔群率部赶来增援,在隆安县城的雷亮岭、叫场岭与猴子翻筋斗岭与敌军展开激烈战斗。2月7日凌晨,敌军一个连绕道从左侧抢先占领城西的制高点猴子翻筋斗岭,居高临下,给红军以很大威胁。最终红军寡不敌众,隆安城东、城西相继失守。

  红军将士英勇鏖战三昼夜,在弹药接济不上的情况下,部队奉命结束战斗,撤出隆安作战略转移。红七军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沈静斋在与城外红军失去联络的情况下,仍率领29名战士与冲进城内的敌军进行巷战,在撤退途中被俘,2月11日,年仅26岁的沈静斋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城西那派地(今县人民武装部门前的木棉树下)。

  隆安战斗是红七军创建后打的第一个大仗,其为巩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和锻炼壮大红军队伍起了重大作用。岁月荏苒,当年红七军转战过的这片土地,风光秀丽,人民过着安定、幸福的生活,这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所打下的红色江山,我们不会忘记那些为新中国成立而浴血奋战血染疆场的先烈们。(文/苏宇琼 图/陈建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