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要闻总第1328期 >2021-07-13编印

打好饮水安全战役 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刊发日期:2021-07-13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爱华村村民用上了干净放心的自来水。(何宏生 摄)

  自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不能把饮水不安全问题带入小康社会”的重要指示,修建集中连片跨区域供水工程和西宁水厂工程,解决了石漠化片区及县城群众的吃水问题,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山上的水儿肩上挑,身上的汗往土里浇”。缺水是我县石漠化片区群众的“痛点”,南圩镇、都结乡、布泉乡等位于石漠化片区的部分村屯常年因为缺水,限制了生活和农业生产。“连人的饮用水都无法保证,更不用说给牲畜喂水了。”对于缺水的问题,都结乡陇选村的村民李日良深有感触。

  在本就偏远贫困的山区,发展路子受限,养猪事业好不容易有点起色,却又面临着缺水的难题,这是长久以来李日良心头的痛。和李日良一样,我县石漠化片区的32000多名群众长期面临“吃水难、水难吃”的困境,只能依靠地头水柜、家庭水窖等集、蓄雨水的方式解决日常生活饮水用水问题,到旱季经常出现断水等情况,季节性缺水问题犹为突出。

  水,何时能通?

  没有路就闯出一条路。“敢教日月换新天”是刻在中国农民骨子里的基因。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南圩镇爱华村就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找水热潮。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在石头上上找水谈何容易,大家的热情慢慢被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所浇灭。找水队伍也从最初的几百人,到最后只有8个人坚持了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上演了当代“愚公移山”的传奇故事。

  经历艰难险阻,经过数年与大自然的斗智斗勇,爱华村坡井屯一个人工水源洞终于被开凿出来,但也仅仅是这里的村民喝上了水,石漠化片区大部分群众的饮水梦依然遥遥无期。

  困扰山区群众数十年的难题不能继续恶化蔓延,让山区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是党和政府的郑重承诺。2017年开始,我县开始实施集中连片跨区域供水工程,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攻坚克难,迎头直上。没有路就开路,机器上不去就用人工扛。那段时间里,大石山里到处是施工队奋战的身影。皇天不负有心人,最终水利部门、施工团队克服了山高路陡、水源难寻、设计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等重重难关,通过发动当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协调解决了不同村屯间管路的铺设、泵房和水池等用地问题,依靠群众的力量完成了项目最艰难的高位水池和上山管路建设等难题。

  如今,一条条水管在崇山峻岭间蜿蜒,据统计,跨区域供水项目已完成南圩爱华、都结陇选片区等片区的集中连片跨区域供水项目;共铺设供水管路达217千米,建成集中水厂5个,高位水池21个,加压泵站14个。困扰18个行政村156个自然屯32000多名群众的缺水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村民们摆脱了缺水的艰辛,用上“稳定水、干净水、放心水”。

  与此同时,在解决县城群众的吃水问题方面,我县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近年来,受城市快速发展、县城人口迅速增长、城镇建成区拓展延伸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县用水量激增,那降水库的蓄水已经不能满足县城居民的用水量。每到旱季,县城供水就会出现水量少、高层水压不足甚至是停水的情况,群众对此颇有微词。

  群众的呼声就是哨声。为了缓解县城的供水紧张局面,我县以易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建设为契机,配套建设西宁水厂项目,项目覆盖安置区及县城老城区和周边村屯,受益人口达到6万多人。供水正常了,老百姓的心也就稳了。

  县城居民小张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以往暑假回到家中,家里时不时停水给生活造成了困扰。今年夏天回来,他感觉家里的用水变了个样。

  县城居民陆有作表示,西宁水厂建起来以后,水压稳定、供水正常、水质很好,大家都比较满意。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努力,推动了隆安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发展,使广大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为推动全县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持久注入“源头活水”,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农梦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