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月初至9月中旬,县委书记甘诚用时一个多月,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先后对全县10个乡镇开展调研,深入了解各乡镇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帮助乡镇和重点村屯理清下一步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并就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改进干部工作作风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县委副书记、县长王亚楠及部分县委常委参加了调研活动。
每到一个乡镇,甘诚都深入条件最艰苦、工作难度最大的村屯,查看村容村貌,入户走访部分“三类人员”,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与当地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座谈,听取各乡镇、各村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下一步工作计划和意见建议等,指导各乡镇、各村屯找问题、理思路、定措施,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调研中,甘诚指出,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党中央的部署,国家级贫困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五年过渡期。在这五年内,脱贫县的主要工作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本次对各乡镇开展集中调研,就是专题研究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指示精神,结合自治区党委、南宁市委出台的相关政策,以问题为导向,搞准弄清各乡镇、各村屯的真实情况,研究制定出切合隆安实际的政策方案。
甘诚强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各乡镇、各村屯要做到“五个清楚”。一是情况清楚。入户工作的前提是做到“三清”,即基本情况清楚、收入清楚、致贫原因清楚。基本情况要详细了解每户的“人、房、地”具体信息,特别是了解承包地、非承包地、山林水塘等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收入来源要详细了解种养收入、务工收入、租金收入、政策性收入、子女赡养金等各种来源的收入情况,特别是政策性收入中的普惠性政策,一定不要漏记、漏填;致贫原因要详细了解“三类人员”的致贫原因,确保录入系统的信息与真实信息准确无误。二是政策清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必须要清楚“三类政策”,即兜底救助类的保障政策、普惠性的政策、产业就业类的政策。兜底救助类的政策主要针对“三类人员”,必须要做好调查摸底,让他们应享尽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普惠性政策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础养老等,是党和国家实施的广覆盖、保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每家每户都能享受到的好政策,必须要广泛宣传,教育群众学会认账、学会感恩;产业就业类优化的政策主要针对“三类人员”,乡镇、村等各级班子要认真学习研究,用好、用足各项扶持政策。三是措施清楚。各乡镇、各村要清楚掌握“三类人员”的监测要求和帮扶措施。对脱贫不稳定户、对边缘易致贫户、对突发严重困难户,都要按照大病、残疾、孤寡等原因分类做好台账,同时要充分考虑政策的滞后性造成的救助帮扶不及时的问题,通过“一对一”“二对一”等方式,安排人员实行常态化监测,及时掌握“三类人员”每一户的基本情况和家庭变化,精准帮扶或及时剔除,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四是任务清楚。要重点完成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任务。发展乡村产业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我县现代农业发展迅速的优势,发展产业与发展劳务经济相结合;乡村建设要重点推进改厨改厕、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难点整治;乡村治理要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首要抓好安全稳定工作,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严打黄赌毒,倡导移风易俗,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五是责任清楚。明确了工作任务,就要落实责任。责任清楚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分工明确,对应地将每项工作细化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责任人上面,确保事事有人做;另一方面是职责清楚,要将每一项工作的政策要求、工作流程、实际情况了解清楚,确保事事有落实。
甘诚强调,县十五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与刚刚召开的市十三次党代会工作报告高度契合,明确了下一个五年的工作任务,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各乡镇、各村屯要落实好五项工作:一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的稳定;二要精准监测和帮扶“三类人员”;三要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四要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五要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和监督。
甘诚要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必须统筹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在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建立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坚实保障。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特别是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对基层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要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将支部建在屯上、建在生产队上,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要改进管理方式,党支部要善于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建立可以快速反应、及时沟通的平台,切实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的职责,引导基层党员、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强化作风建设,加强党性修养,严守纪律规则,推动从严治党向所有基层党组织延伸,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黄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