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综合总第1416期 >2022-06-10编印

蝶城“蝶变”满目新 振兴路上阔步行
刊发日期:2022-06-1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火龙果喜获丰收成为“致富果”。(卢昱霞  摄)

震东集中安置区充满生机活力。(何宏生  摄)

  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实现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乡村风貌更加亮丽,乡村治理稳步推进;做好现代特色农业这篇文章,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初具规模……解决了困扰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古老蝶城坚定信心向前行,脱贫摘帽奔小康。

  近年来,隆安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稳中向好,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2021年,隆安县地区生产总值迈上百亿台阶,达112.12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87亿元,同比增长10.6%;第二产业增加值24.71亿元,同比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38.53亿元,同比增长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5亿元,同比增长4.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33亿元,同比增长12.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达20755元,同比增长9.3%。

  今日的隆安,在高质量推进富民强县新征程上迈出了铿锵的步伐。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昔日穷乡僻壤,今朝别样风华。

  隆安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解决了困扰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盘活资源保就业,产业兴旺促发展,老百姓的期盼变成了现实。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隆安县不断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切实写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助力乡村振兴。

  在隆安县易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感恩超市”、就业服务站、中小学校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针对安置区居民就业需求,隆安县创新打造“企业派单、居民点单、社区送单”的“小梁送工”公共就业服务品牌,不仅能帮助搬迁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还解决了搬迁群众孩子的读书问题。隆安县通过“小梁送工”、线上线下招工等服务模式,与各企业(基地)开展“点对点”务工就业,当好群企“纽带桥梁”。

  震东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安置区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做法入选第三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突出有效衔接,引领乡村振兴加快推进,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这是隆安县不断追求的目标。

  2021年,隆安县落实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3.62亿元,乡村产业得以加快发展,粮食种植面积51.84万亩;出栏生猪26.99万头、家禽1001.8万羽、肉牛1.03万头、肉羊1.84万只;蔬菜产量32.73万吨;甘蔗种植10.76万亩;火龙果、香蕉、柑橘等水果种植总面积达34.85万亩,产量70.78万吨,同比增长14.02%。

  隆安县打造那桐镇大滕村细滕屯等“两高”沿线乡村风貌示范带,完成17个村庄规划编制、1045个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完成“坡屋面+外立面”设施完善型村庄提升29个,农房风貌改造3458户,创建市级示范型村庄5个;开展“三微”整治54523户,拆除农村危旧房2648处,拆除废弃建筑1474处,清理垃圾4.2万吨;完成改厨改厕1.85万户,建成18个垃圾处理设施,村屯生活垃圾处理覆盖率100%,乡村风貌持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园一城一基地”助发展  奏响富民强县新乐章

  以“一园一城一基地”推进全县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如今的隆安,奏响了富民强县的新乐章。

  隆安县聚力项目建设,以“一园(区)”建设为抓手,推进现代工业扩规升级,制定工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加速工业集聚发展壮大。

  目前,隆安县农民工创业园第一、二、三、四期完成建设,引进企业59家;华侨管理区实现多个项目竣工投产,7个工业项目进入投资库。202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91.93亿元,同比增长33.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66亿元,同比增长8.8%;完成工业投资11.99亿元,同比增长19.6%;完成技改投资7.45亿元,同比增长98.8%;全年招商引进项目21个,合同总投资额25.9亿元,签约固定资产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行业龙头项目11个,总投资24.12亿元,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家。

  隆安县加快城乡融合,以“一城”建设为动力,继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县城老城区、产城融合区“三区”同建,加快城镇化建设,助推城镇功能明显提升。

  如今,震东集中安置区完成污水处理厂二期、纵一路、绿化工程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隆安中学震东校区、农民工创业园配套中小学、震东派出所、“七一”公园、应急医院等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建设;产城融合区完成道路硬化建设,引进利客隆超市等商贸服务业企业;县城老城区完成西宁水厂产能扩充应急工程和3个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建设,蝶城路改造、城北专业建材市场等项目扎实有序推进;乡(村)级污水处理、道路出行等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建设。

  隆安县坚持培优做强,推动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以“一(批)基地”建设为载体,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家庭农场、致富带头人,建设一批现代特色农业基地。

  丰收季,隆安县那之乡柑橘产业现代化示范区高明长岭基地的林地与鲜果分拣集散中心里一派繁忙景象,“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领农户走向富裕;广西金穗农业集团依托火龙果、香蕉等产业资源优势,采用建设现代农业的“家庭农场”模式,让更多农民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产业满山的喜人景象呈现在人们面前,融科研、产业、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在隆安县初具规模。

  据统计,隆安全县创建连片百亩以上特色水果基地达485个,“绿水江”香蕉、“伊蜜”火龙果、雁江香米等入选广西农产品品牌,有27家企业获得火龙果绿色食品认证,“隆安香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创建规模以上生态养殖基地162个,培育了叮当鸡、汇生牛等养殖产品品牌;创建自治区、市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6家,培育现代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2家。

增进民生福祉  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隆安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擦亮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据统计,2021年,隆安县41项重点改革任务、38项面上改革任务扎实推进,累计新增减税降费6622万元;投放“桂惠贷”政策贷款12.57亿元,惠及145家企业和196户个体工商户。深入推进政务服务“简易办”改革,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落实“异地办”工作和容缺受理工作机制,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

  近年来,隆安县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守护好绿水青山,为百姓创造“金山银山”。

  加强重点耗能行业企业节能技改,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项目建设,抓实抓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多措并举确保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1年,隆安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98.6%,右江、武鸣河2条主要河流考核断面水质100%达标。

  隆安县坚持人民至上,不断增进民生福祉,2021年投入民生资金26.5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33%。统筹文教卫生事业发展,实施校舍、活动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1个,农民工创业园配套学校隆安中学震东校区建成投入使用;实施高中教育教学改革,新增高中一年级学位1000个;推进震东集中安置区配套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村级文化室、篮球场、村屯文化体育设施等项目,持续做好“那”文化挖掘保护利用,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累计建立29.16万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

  群众利益无小事,隆安县扎实推进34个区市级为民办实事项目,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研究出台利民惠民政策198条,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守牢安全稳定底线  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生命至高无上,稳定压倒一切,安全重于泰山。隆安县切实守牢安全稳定底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做好金融监管服务,规范债务管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抓好非法集资日常监测与排查,严厉打击“三非”“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隆安县在积极打造震东社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层治理示范点上不遗余力。

  如今,隆安县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该县获评2019—2020年度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先进县,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8.5%,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在疫情防控中,全县医务人员、公安民警、下沉干部、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等闻令而动、日夜奋战,凝聚起磅礴力量,构筑起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坚固防线。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成为隆安人民的共识。特别是在2021年,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常态化疫情防控体系,全县人民齐心协力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守卡点筑牢屏障,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当年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3.46万剂次,筑牢了防疫安全屏障。

  继往开来启新程,砥砺前行谱新篇。

  隆安县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落实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工作部署,围绕县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1+8”目标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与防疫稳定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一园一城一基地”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高质量推进富民强县,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贡献力量。(来源:《南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