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综合总第1437期 >2022-08-23编印

“最美家庭”梁萍一家:不离不弃照顾患病家人
刊发日期:2022-08-23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每天做好特制的餐食给她喂饭、定期给她换好床单和衣服、在床边哄着她跟她说话……一名年轻姑娘娴熟地扮演着“母亲”的角色照顾着身患重病的母亲。

  “我妈这么难这么痛都挺过来了,看着她慢慢好转,我觉得我的幸福比痛苦要多些。如果让我选,我还是做同样的选择。”8月12日,笔者来到位于都结乡天隆村隆怀屯的梁萍家中走访时,梁萍一脸平静地说。

晴天霹雳 母亲意外摔伤

  2017年7月,刚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的梁萍在广州找到了一份高薪的工作,父母是一对勤劳朴实的农民工夫妇,弟弟独立懂事,早早进城务工。一家人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建起了新房,日子越过越好。

  然而,一场意外打破了一家人平静的生活。

  2018年2月,梁萍的母亲在工地遭受意外,头部受到重创,生命垂危。“我赶到医院的时候,根本认不出病床上那个人是我妈妈,那时她刚完成开颅手术,一边眼睛又黑又肿,嘴里、身上都插着很多管子……”虽然已经过去几年,但谈起当时的场景,梁萍还是心有余悸。由于病情太严重,短短一天时间,医院就下发了三次病危通知书,医生都劝说,救不了了,趁还有一口气赶紧送回家吧。但梁萍一家人强烈要求: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哪怕砸锅卖铁,也要给母亲治疗!

分工协作 全家全力以赴

  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为了赚取医药费,一家人做了决定,由梁萍留在医院全天陪护,父亲和弟弟到南宁打工。可由于父亲和弟弟文化水平不高,加上两人都患有严重的先天近视,工资并不高。尽管如此,一家人从没想过放弃,只想着咬牙坚持。

  这一坚持,就是一年。仅仅是在广西医科大二附院的39天里,大大小小的手术费就花了二十几万元。除了经济上的压力,梁萍的身心还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煎熬,一年来,她陪着母亲做了大大小小的手术:大到开颅、补颅、插引流管、开气切、做腰穿、切阑尾,小到平日的打针吃药、吃饭洗澡、大小便、吸痰降温,还有每天奔走于各种康复训练治疗和各个场所的拍片检查……

  每一天,梁萍都要来回把婴儿似的母亲从床上抱到轮椅,再抱上各种手术台、康复台。长久的弯腰护理,身体本就瘦弱的梁萍,不到几个月腰肌就已经严重劳损……

  “妈妈在病床上都没有放弃,爸爸和弟弟也没有放弃,我有什么理由放弃!”这样的信念支撑着瘦弱的梁萍。

不离不弃 学习护理知识

  母亲因为一直卧床,肺炎产生的痰无法咳出,只能在脖子上开一个气切,从气切的口子里把痰抽出来,稍微不注意就让母亲痛苦万分。梁萍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向护士学习了怎样吸痰,然后根据母亲的呼吸找准痰的位置,快速地把痰吸出来,大大减轻了母亲的痛苦。

  住院一年后,梁萍带着母亲回到了老家,此后更是把全身心都投入到照料母亲的工作中。每天早上6点半,梁萍就起床忙碌,烧水、擦身、拍背、洗牙、做饭、喂食……由于母亲只能吃流食,家里已经用坏了好几个搅拌机。梁萍经常和母亲“聊天”,用跟小孩子说话一样的语气和母亲说话,虽然无法得到回应,她还是时常跟母亲念叨一个个亲戚的名字,希望哪一天母亲恢复健康时,不要忘了亲人们。

  皇天不负有心人。三年前,母亲一直处于重度昏迷未醒的植物人状态,没有一点点知觉,动不动就高烧不退;三年后,在梁萍的精心的照料下,在全家人不余遗力的加持下,母亲肤色面容和体态看起来越来越精神和健康,身体开始有了一些条件反应。不再动不动就感冒发烧,不再有压疮和肌肉萎缩的状况,甚至连一丁点的磕磕碰碰都没有。连医生都说,这已经是病人最好的状态了。

  经历了这些,笔者见到梁萍时,看到的是一个开朗健谈、脸上带着笑容的女孩,她没有被生活击倒,而是变得更加坚强勇敢了。现在的她在南宁找到了工作,并和家人轮流着照顾母亲。    

  “好不容易在大城市找到了好工作,就这样放弃,有没有一点不甘心?”面对笔者的提问,梁萍不加思索便坚定地说:“这根本算不上选择,就是我本能的决定,也是我目前最好的选择。工作没了以后还可以找,但是妈妈没了就永远没了,如果不留下,我会后悔一辈子。”

  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患难见真情”,家和出凝聚力,出亲和力;困苦时,家和出亲情;悲伤时,家和出慰藉;重压时,家和出力量;沮丧时,家和出坚强。即使生活再怎么困难,梁萍一家坚信:只要心在一处,一起努力,生活总会变好的。

  日复一日地耐心陪伴,毫无怨言地悉心照料,不离不弃地默默守候……3年多的时间,梁萍一家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可他们用爱与坚持温暖着母亲的心,也描绘出幸福家庭的底色。(潘玲艳 凌睿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