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综合总第1441期 >2022-09-06编印

“小梁送工”促就业 送出美好新生活
刊发日期:2022-09-0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隆安县震东社区所辖的震东集中安置区,是广西搬迁规模最大、搬迁人口最多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2020年疫情期间,该社区面临搬迁群众就业难等问题。南宁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稳就业”“保就业”系列决策部署,坚持防疫情、促就业两手抓,在隆安县易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建设就业服务站,探索形成了“社区送单、企业派单、居民接单”的“小梁送工”就业服务模式,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就业问题、走上增收致富之路。 

畅通岗位供需两端  强化就业“送单”服务 

  为强化就业帮扶、促进群众就业,南宁市组建了一支“百人就业帮扶工作队”,搭建起震东集中安置区群众与用工企业联系的桥梁,有效衔接就业岗位供需两端,加强就业服务。 

  在震东社区就业服务站,居委会副主任、就业服务工作站站长梁佳和就业帮扶工作队队员每天通过现场考察、线上联络等方式,精准对接企业、产业基地的用工需求,组织社区居民在就业服务站或微信群“接单”报名,并“点对点”派送,保障居民平安到岗。 

  “小梁送工”就业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信息和细致周到的服务,每天可固定提供150—500个工作岗位,帮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2020年至今,共送工780多批6.2168万人次。今年7月,南宁市“小梁送工就业服务成果”获第二届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全国总决赛成果类一等奖。 

联动企业协作帮扶  实现岗位“派单”充足 

  立足于隆安县农业大县和拥有两个园区产业集群的实际情况,震东集中安置区与企业精准对接,了解企业用工需求,为企业提供送工服务,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就业难题。 

  通过多部门联动,震东社区就业帮扶工作队与周边工业园区三礼电子、富利时、兴富制衣、那之味等企业,以及广西金福、金穗、高明、飞腾等各大农业公司沟通对接,主动上门调研考察,宣传就业帮扶惠企政策,向用工企业、农业基地了解用工需求,形成每日“点对点”企业派单社区送工的常态化机制。同时,在震东集中安置区积极联合用工企业、农业基地经常性开展“订单式”“项目制”技能培训,提高搬迁群众劳务技能,提高稳定就业率,既缓解了企业、产业基地季节性用工困难,又有效解决了大龄无技能搬迁户劳动力就业“无门”等短板问题。 

  在“小梁送工”就业服务品牌的带动下,截至今年7月底,隆安县已有40多家企业、产业基地与震东社区签订用工合作协议,企业“派单”量不断增加,旺季时日用工量超1000人。 

优化就业组织管理  助力群众“接单”增收 

  以“小梁送工”就业服务模式为载体,震东集中安置区实行“乡镇—震东社区—小区网格—单元”网格精细化管理,积极拓宽就业服务渠道,组织就业服务活动,灵活开展送政策进小区、送岗位进户、送劳动力进企业(基地)“三进”服务行动,助力搬迁群众灵活“接单”,多元化保障劳动力、弱劳动力就业。 

  震东集中安置区经常性开展各村劳动力座谈会,加强村集体、村小组、村民群众之间的联系,组建多支积极参与的零工队伍;利用居家手工计件类工作如串花、假发制作等,通过上门送件、上门收件等方式帮助残疾人、老年人就业增收;引导震东集中安置区临时工队伍按不同年龄、不同务工技能和家庭情况等优化整合,成为不同类别的用工小组,向专业化团队发展。截至今年7月底,隆安县先后成立震东集中安置区建筑零工组、火龙果基地组、水果包装组等8个“专业型务工团队”,帮助每名务工居民日增收入100—300元,有效盘活了当地就业资源,增加群众收入。 

  就业是民生之本,“小梁送工”就业服务模式有力地帮助群众保就业促增收,走出了一条群众信任的就业帮扶新路子,为搬迁群众送去幸福、美好的生活。(来源:《南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