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要闻总第1442期 >2022-09-09编印

都结乡红光村:齐心协力走向乡村振兴路
刊发日期:2022-09-09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梁熊(右二)与村干一起入户走访。

  在都结乡红光村,有这样一群“修路人”,近年来,他们带领群众筑牢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红色”路,修好了村民们期盼已久的机耕路,点亮了大山学子的求学路……这一条条“路”汇聚成了红光村村民走向振兴的大路。

  梁熊是市交通局派驻到红光村的第一书记,2021年,他来到红光村时,正赶上村委换届,新上任的村干普遍缺乏工作经验,尤其是对电脑办公不太熟悉。身为党员的梁熊深知,拉动乡村振兴这架马车,离不开党员的力量,建立一支由党员带头的“红色”干部队伍,成为了当时红光村迫在眉睫的任务。

  梁熊通过严格落实“星级化”管理、“三会一课”、办公技能培训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让红光村党员的党组织政治理论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了提升,充分调动了党员参与遍访数据采集、疫情防控、安全巡查等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了村干部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把红光村党员服务群众的“路”修到了农户家门口。

  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红光村的党员干部们通过搭建村微信群及入户走访,收到29条村民关于家乡建设的反馈意见,其中不乏乡村风貌、产业发展等推动乡村振兴的好点子,但是,村民们意愿最强烈的还是村里机耕路的完善。

  得益于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收官,红光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各屯村民们对幸福的期望也提高了,“骑着摩托去干活,开着小车去丰收”已经成了红光村村民们的新愿景,各屯纷纷向村委提出修建和拓宽机耕路的请求。在资金吃紧的情况下,梁熊没有退缩,而是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亲自勘探路况、设计道路,从而省下了设计费用,让原来由政府主导实施的项目变为政府和群众群策群力、共同实施的好项目。梁熊说:“我们动员群众主动参与建设,去年筹措了5万块钱,买了300多包水泥,还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带动整个屯的村民,一起来参与机耕路硬化建设项目。”

  在他的带领下,红光村的党员们积极参与机耕路建设,群众也被党员们身先士卒的精神感染,纷纷投工投劳,加入到建设家乡的队伍中,省下了一大笔人工费,用一条路的资金修了五条路,确保群众出行安全,助力村民发展产业,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但是通过实地考察和分析,梁熊发现,红光村存在山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等劣势,这让他明白红光村很难发展大规模的产业。既然大产业发展不了,那就反过来发展小产业,他积极动员各屯村民小规模分散发展蜜蜂、肉牛以及桑蚕养殖,转劣势为优势,打通了村民的致富路。

  红光村还依托肉鸡养殖基地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一个产业带动合作社入股分红、就业、土地流转等多项增收的发展格局,实现2021年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4.5万元,并通过集体收益,设立红光村“希望”助学金。此外,梁熊还经常深入到学生家中,与他们分享求学经历,鼓励他们走出去学习知识,走回来建设家乡,点亮了广大红光村学子的求学路。

  点点耕耘,汇聚成康庄大道。在梁熊“扶智+扶志”的引导下,2021年至今,红光村完成了5条机耕路的硬化、全村125盏路灯的建设及村容村貌的改造等项目;村民们通过设立公益岗位、发展产业、落实兜底保障等,实现了今年1-8月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9497元,同比增长24%;13名红光村的学子踏着梁熊与村委铺设的助学路,走出大山,走向未来......梁熊说:“第一书记对于我来说是一份责任,从我来红光村的第一天,我就把自己当成一名普普通通的村民。希望来这里,让脚沾泥土,心中有真情,让农户把我当成自己人,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文/图 陈建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