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要闻总第1445期 >2022-09-23编印

“小梁送工”走出搬迁群众“稳就业、保就业”新路子
刊发日期:2022-09-2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梁佳将实际签到人员直接派送至企业和农业基地进行务工。(何宏生 摄)

  近年来,隆安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稳就业”“保就业”系列决策部署,探索形成了“社区送单、企业派单、居民接单”的“小梁送工”就业服务,在推动搬迁群众灵活就业、持续增收上闯出了新路子。  

  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城厢镇震东社区所辖的震东集中安置区,是广西搬迁规模最大、搬迁人口最多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2018年底,584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4423人告别石漠化山区,举家进城,入住震东集中安置区。

  近年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搬迁群众特别是就业技能差、习惯干农活的大龄搬迁群众面临返岗难、就业难,县内各大农业基地却面临招工难、用工荒。隆安县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探索推出“社区送单、企业派单、居民接单”的“小梁送工”就业服务,在推动搬迁群众灵活就业、持续增收上闯出了新路子。

  2022年5月,“小梁送工”就业服务被评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典型案例;6月在第二届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广西选拔赛中被评为优秀就业服务项目、成果、案例竞赛一等奖;7月荣获第二届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全国总决赛成果类一等奖。

对接就业供需两端,实现高效“送单”

  隆安县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搬迁群众稳岗就业,实行“党建+网格+就业”服务方式,组建了由县人社部门专职干部、震东社区“两委干部”、乡村振兴工作队员、网格员、各楼栋单元长、党员志愿者等成员组成的“百人就业帮扶工作队”,高效对接就业需求,推动用工“送单”服务,搭建安置区劳动力与用工企业(基地)沟通联系桥梁,有效衔接就业供需两端。

  就业帮扶工作队队员每天通过现场考察、线上联络等方式对接园区企业、农业基地收集用工需求情况,并通过社区宣传栏、业主微信群、就业服务专用群等渠道第一时间发布次日园区企业与农业基地的招工用工信息,组织社区居民在就业服务站或微信群进行线上或线下“接单”报名,由社区就业服务站汇总统计,与用工单位即时对接,并根据当天报名情况对接县汽车总站租定车辆,通过“点对点”包车往返接送方式,次日清晨将实际签到人员直接派送至企业和农业基地进行务工,形成“社区送单、企业派单、居民接单”的常态化就业服务。

  该服务因震东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就业服务工作站站长梁佳为该服务实施负责人而得名“小梁送工”。据统计,“小梁送工”就业服务可在每年的不同用工时节每天不间断进行用工信息收集及发布工作,全年可提供150—400个工作岗位,成为隆安县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特色经验。 

联动周边用工企业,实现稳定“派单”

  针对震东集中安置区内800多名年龄50岁左右、进厂难、找工难的无稳定就业人员,隆安县依托“小梁送工”就业服务,立足农业大县、水果种植大县和2个园区产业集群实际,通过多部门联动,引导震东社区就业帮扶工作队与周边各大企业进行沟通对接,并派就业帮扶工作队员主动上门调研考察,宣传就业帮扶惠企政策,与用工企业、农业基地进行对接联络了解用工需求,形成每日“‘点对点’企业派单、社区送工”的常态化机制。同时,积极联合用工企业、农业基地经常性开展“订单式”“项目制”技能培训,提高搬迁群众岗位适应力和稳定就业率。

  在“小梁送工”就业服务的品牌带动下,隆安县通过联动周边用工企业,既缓解了企业、农业基地季节性用工困难问题,又解决了大龄无技能搬迁群众就业“无门”问题。截至2022年7月,隆安县已有40多家企业、农业基地与震东社区签订用工合作协议,企业“派单”量不断增加,旺季时日用工量超1000人。

优化就业组织管理,实现灵活“接单”

  隆安县以“小梁送工”就业服务为载体,在震东集中安置区实行“乡镇—震东社区—小区网格—单元”网格精细化管理,积极拓宽就业服务渠道,积极组织就业服务活动,灵活开展送政策进小区、送岗位进户、送劳动力进企业(基地)“三进”服务行动,助力搬迁群众灵活“接单”,多元化保障劳动力、弱劳动力就业。经常性开展各村劳动力座谈会,深化村集体、村小组、村民群众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强化团队精神,打造多支积极参与的零工队伍。利用各类居家手工计件类工作,如串花、假发制作等,通过上门送件、上门收件等方式,帮助服务残疾人、老年群众就业增收。强化大学生假期实践活动,通过假期前联系、召开大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开设专班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农村就业服务建设力量。

  此外,隆安县还引导震东集中安置区相对固定的临时工队伍向专业化团队发展,将务工群众按不同年龄、不同务工技能和家庭情况等进行优化整合,组建成为不同类别的用工小组,再从每组中推选带队组长,协助处理日常出工的对接、组织、协调工作,使送工服务更贴心、更便捷。截至2022年7月,已先后成立震东集中安置区建筑零工组、火龙果基地组、水果包装组等8个“专业型务工团队”,累计组织送工775批次6.16万人次,帮助务工群众实现人均日收入100—300元,月收入3000元以上,累计实现务工收入超800万元。(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