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综合总第1452期 >2022-10-25编印

隆安县:擦亮民生底色 描绘幸福画卷
刊发日期:2022-10-2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隆安县农民工创业园可提供岗位5500多个,基本满足震东集中安置区搬迁群众就近就业需求。(黄永福 摄)

      十年砥砺奋进,十载春华秋实。这十年,隆安县擦亮了民生底色,描绘了幸福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隆安县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及各项民生事业上发力,绘出了一条昂扬向上的民生幸福曲线。

  回望十年,隆安县的教育事业持续向好、文体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就业工作创新开展、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年风雨,十年征程,隆安县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们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产业兴乡村美   群众过上好日子

  在脱贫摘帽的过程中,隆安县实现了华丽的蜕变,现如今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安居乐业、生活蒸蒸日上。

  隆安县乔建镇培正村龙生内屯干净整洁,生活、娱乐配套设施齐全,屯口的鱼塘边修起了健身步道,屯里的硬化道路连接着各家各户,这里既有城市小区的格局,又多了一分乡野的趣味。“如今,村里路有了,灯亮了,绿化也美了,村民们依靠土地流转、外出务工和在村里发展养殖、种植,都有了稳定的收入,生活越过越好。”培正村第一书记张仕捷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隆安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隆安县持续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乡村治理。

  在产业发展方面,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促进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增强产业带富益富成效。在乡村建设方面,实施新一轮乡村基础设施提升行动,持续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推动乡村风貌提升与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同步实施。在乡村治理方面,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乡村治理能力水平,坚持德治为先,加强村风家风教育,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优良村风家风文化,推进移风易俗,不断提升村民群众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基层组织“密起来” 党群关系“连起来”

  “群众到哪里,我们的党组织就要建到哪里,群众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震东社区党委书记何为说。

  在震东集中安置区,隆安县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完善“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员+单元长”治理模式,配齐配强社区“两委”班子12人、19名专职网格员、78名单元长,从产业配套、后续帮扶、后续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创设“小梁送工”就业服务新模式,累计输送6.66万人次务工,入选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典型案例。

  在党建引领下,服务群众的举措更实更贴心,党群关系更融洽。因为身患重病,来自布泉乡巴香村的搬迁户梁永志曾经每月花费数千元买药,在他绝望的时候,震东社区将他纳入了监测范围,落实了低保、临时救助,帮助他的儿子在附近找到了稳定工作,“感谢社区党员干部对我的帮助,让我重燃了生活的希望。”他说。

  十年来,隆安县聚焦中心大局,党建引领促发展更加有力。

  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隆安县深入实施“筑牢先锋堡垒·引领脱贫攻坚”系列行动计划,搭建党员干部助脱贫平台,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主题活动和“三带三争·万名干部回乡行”活动,先后组织1.2万名隆安籍机关和企业党员干部返乡入屯,实施结对帮扶,助力脱贫攻坚;推动落实乡村振兴各项任务,选派驻村第一书记132名、驻村工作队员135名、帮扶干部7074名,充实乡村振兴一线力量。2022年,以“三个有没有”专项行动推动“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全面落实。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充分发挥“党建+网格”管理作用,建立县乡村三级疫情防控管理网格,先后组织1.3万多人次党员干部、紧急调配900多人次志愿者下沉一线,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收集群众诉求,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困难,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提升,群众对党员干部更加信任。”隆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陆雪梅说。

拓渠道增收入   精神物质双提升

  在十年发展的征程中,隆安县不但拓宽了困难群众的增收渠道、增加了收入,更唤醒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极大提振和重塑了困难群众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勤劳致富、勤俭持家,创业干事、创优争先的精气神。

  “党和政府对我一直很关心,第一书记经常对我嘘寒问暖,帮助我解决实际困难,我对此很是感激。”隆安县乔建镇培正村龙生内屯脱贫户马玉琼长期患病,通过公益性岗位和养殖产业奖补有了稳定的收入,过上了踏实的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

  乔建镇培正村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举措,创新打造出龙生内屯“七人议事小组”治理体制机制,让村民在参与管理、监督事务中树立了“主人翁”意识。“在这里,大家有什么事都商量着来,在议事过程中,村民们有了更多的干事热情,主动参与到乡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培正村党支书、村主任叶发青说。

  走进震东社区,随处可见的主题墙、文化景观推动“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管理、融入居民生活。几年来,震东社区持续开展“培育文明新市民 开启幸福新生活”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推行“天天敲门法”,每周四开展“幸福大讲堂”,定期开展“庭审进社区”“法官送法”活动,引进社工组织开设公益课堂、“儿童议事会”,每季度举行“敬老为福·传承其永”老人生日会,依托“我们的节日”开展群众性文化主题活动,吸引搬迁群众广泛参与,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增进情感、汇聚力量。此外,创办“感恩超市”,实行文明实践积分制管理,社区居民通过参加社区日常管理、公益活动获得相应积分,凭借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等物资,在实践中树立文明新风尚,加速融入新生活。

  “在这里就业稳定,交通方便,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物质、精神方面都得到了满足。在社区的帮助下,我拿到了厨师高级证书,接下来我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干出一番事业。”搬迁户赵丽红说。

促发展惠民生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十年来,隆安县千方百计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据统计,隆安县投入民生资金从2012年的11.6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6.53亿元,十年来累计投入民生资金共计212.5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以上。

  近三年,隆安县扎实有力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建立了县乡村三级防控体系,最快速度动员和组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自觉防护、全力防控。

  十年来,该县教育事业持续向好,建成12所幼儿园、2所小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高中分校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2012年的101.1%提高到2021年的106.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2012年的60.1%提高到2021年的97.6%。

  该县持续打造“那”文化品牌,广西隆安壮族“那文化”稻作文化系统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娅怀洞遗址入围“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9年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功申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名,3处不可移动文物被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定江村获第五届全国文明村称号,震东社区获评自治区“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积极组织本县运动员参加自治区级、市级运动会,共获得自治区级、市级体育比赛金牌142枚、银牌98枚、铜牌109枚。

  十年来,隆安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口20945人,“小梁送工”就业服务模式得到了国家、自治区以及南宁市等各级领导和部门的高度肯定和好评。

  隆安县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十年来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社会和谐稳定,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区平安先进县”称号。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十年来,隆安县围绕社会关切加速发展基本社会服务,不断擦亮百姓幸福底色,让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具情怀、更有温度,也坚定了全县人民加速奔向更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  (来源:《南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