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文学总第1472期 >2023-01-06编印

家乡的变化
刊发日期:2023-01-06 阅读次数: 作者:​李常团  语音阅读:

  我的家乡在县城右江东岸,是个小村庄,名叫宝塔村驮吞屯。

  小时候,我们村很穷,村民多安家在山脚和鱼塘边,地方窄小,房是小茅房、瓦房,缺水,想喝水要到右江边挑水,到河边坡陡又险,来回一趟费时费力。生产多以种地为主,因无水利灌溉,经常望天吃饭,生计颇为艰难。

  最难的是出行,村子出门不足百米均是崎岖小路,虽然离县城不到一公里,但想赶圩必须摆渡过河,往返常花数小时,交通极为不便。渡口就在村子边的码头,听上了年纪的老人讲,渡船经常出事,先后改了三处码头,在此处才安定下来,于是叫三渡。小时我体弱多病,母亲经常带着我到县人民医院看病,有一次打针回家迟了,没法渡河回家,那情景让我终身最难忘。那天,我们母子离开医院走到渡口边已经天黑,又累又饿,望着对岸就是家,却因为河水阻隔,无可奈何。渡船主人早已下班回家吃饭休息了,我们在岸边喊了很久,也没回音。后来父亲在家左等右等,没见我们回家,估计是不能渡河,于是到岸边找船家开过来接我们才能回家。

  除了出行,上学也是件困难的事。我上小学五年级时,由于屯教学点撤并,我们只好步行到宝塔小学就读。那时屯路都是牛走的山路,路面坑洼,由不均匀块状石头和泥巴混在一起,只要一下雨,路就成了“水泥路”,行人必须脱鞋打赤脚,在厚厚的泥路和石头中小心翼翼行走。在学校,晚自习课时经常停电,我们只好点起煤油灯来照明学习。碰上干旱的季节,学校缺水,必须走到很远的地方挑水洗脸、洗衣服。

  如今,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隆安县城建设得到飞速发展,家乡面貌也焕然一新。公路的两边,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高楼大厦到处可见,很有城市的感觉。右江大桥让天堑变通途,解决了村民渡河难的问题。村庄道路四通八达,全部铺上了水泥路。出行条件好了,大部分家庭都买上了小汽车和电单车。从村子出来上街买菜和办事都很方便,十分钟就能够来回。

  而母校宝塔小学得到了新扩建,更名为宝塔实验小学,学校校园干净整洁,有足球场、篮球场、阅览室、饭堂以及一排排教室和宿舍,同学们可以吃到免费的午餐。孩子们再也不用像我们老一辈为缺水和停电发愁,不用挤在拥挤的教室里读书。学校的宽阔足球场和跑道真漂亮,看着孩子们在里面跑步、运动和踢足球,我真羡慕他们生在了一个好时代。

  由于靠近县城,村民们因为县城征地和开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楼房都是新建的,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电脑等家电一应俱全。村民们不再靠天吃饭,实现了灵活就业,大部分到县城或宝塔工业园区务工,有了稳定的收入。每天吃晚饭后,村民们还可以到宝塔山下的七一公园或者体育公园散步游玩,那里有好多小朋友在玩沙、爬山、放风筝、飞飞机等,大人们则在广场中间唱歌或者跳健身舞,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公园就在家门口不远,一到晚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村边的右江,水质变得更加清澈,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挑水喝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右江边还建成了一条长长的江滨步行道,只要沿着码头走下去,就能走到河边,那里的空气真好,散步在河边,微风徐来,水波不兴,芦苇轻晃,风景真是美啊。

  几十年过去,家乡变了,变得生活富裕,变得美丽漂亮了,变得干净整洁了,这样变化我们怎能不高兴呢?我们的生活这么美好,得益于党和政府的改革开放政策,我们处在一个新时代新起点,我盼望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