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里也能看上外地大医院的专家”,“睡眠居然也有专门的诊室了……”这两年,隆安县的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家门口发生的医疗变化。
县人民医院开展急诊PCI手术、经远端桡动脉入路的PCI手术、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冠脉拘禁球囊技术;县中医医院开设我县首个痤疮专科门诊和首个针灸睡眠门诊;县妇幼保健院超声科开展小儿肺部超声检查……诸多新项目、新技术刷新我县各医院“纪录”,更记录着各医院的进步。粤桂对口帮扶医疗卫生工作开展以来,来自深圳各医疗单位的医生“组团式”进驻我县三个县级公立医院,在人才、技术、重点专科等核心能力建设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共同托起“那”乡群众的“健康梦”。
2021年10月,作为首批帮扶医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的杨大浩来到县人民医院开展医疗帮扶。到岗后,杨大浩发现该院的心血管内科介入导管室刚成立不久,还处于起步阶段,只能做一些简单的造影手术,一些复杂的手术则要请南宁的专家来进行。作为一名心血管内科的医生,杨大浩深知这并非长久之计。于是他根据科室的实际需求,通过临床诊疗示范、教学查房、示教手术、病案讨论、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并结合具体病例参与帮助、指导临床医疗工作。在加强医院管理、推进学科建设、提升医疗水平、优化服务模式等方面,杨大浩将阜外医院深圳医院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倾囊相授。将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办医、管医、行医、就医”的经验带到隆安,在隆安“播种开花”,让老百姓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的同时也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和杨大浩医生一样,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皮肤病科医生王一鑫与内分泌科医生赖杏荣也同时“进驻”县中医医院开展帮扶工作。针对该院内三科成立不久,科内医护人员多数都是非内分泌科专科出身,专业知识较薄弱,没有形成诊疗规范这一情况,赖杏荣积极备课授课,当起了内三科医护团队的“带班老师”。她利用每日晨交班后的10分钟时间,采用“微课堂”的形式,将日常管理到临床诊治的相关知识拆分成各个小知识点,并结合当日病例进行讲解,协助内分泌科制定了完善的中医特色诊疗方案。
不同于较为完善的内科科室设置,中医皮肤科属于中医外科的一个分支学科,所以在资源有限的基层医院,皮肤科专科科室的建设较为薄弱,常常让一些患者投医无门。在王一鑫的建议和协助下,县中医医院建立了隆安县首个痤疮专科门诊,填补了隆安县没有痤疮专科门诊的空缺。同时,她还为皮肤科的医生带来先进的诊疗思路,健全了皮肤科中医治疗方案,提高了疑难疾病的诊断水平。
位于县中医医院的隆安县首个针灸睡眠门诊是第二批帮扶医生刘毅到岗后主持开设的,“现代人的工作强度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许多人从睡不够变成了睡不着,久而久之使人容易患上焦虑、抑郁、痴呆等精神类疾病及糖尿病、内分泌失调等代谢类疾病,我们主要通过对患者进行每周一至两次针药结合的绿色疗法,达到改善睡眠质量的目的。”
不仅如此,刘毅还坚持每周开展教学查房和小讲课活动,将新兴的医学理念带给科室医护人员,同时重视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换,全力支持该院年内申报首个课题,实现零的突破。
来自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的专家何采鸿在对县妇幼保健院超声科室开展的项目进行梳理之后,发现超声科原来开展的小儿髋关节的超声检查这个项目做的次数并不多,两年的时间加起来不到50例。了解后得知,该院临床医生觉得在超声科做小儿髋关节的超声检查这个项目后得到的报告结果大都是正常的,对于他们临床的诊断帮助不大。对此,何采鸿集合超声科所有人员进行强化训练,要求一定把髋关节的标准切面打好,再对其进行标准化的测量。经过多次训练和沟通,该院超声科人员打的切面越来越标准,得出的结论也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
在此基础上,何采鸿还带领超声科人员开展盆底三维超声检查,让患有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得到明确的诊断和治疗,并进一步规范该院原有的心脏超声检查、胎儿超声检查及妇科、儿科的各项检查。今年4月,何采鸿主持开展小儿肺部超声检查,填补了该院超声检查又一项空白。
精准对接,真帮实帮。经过深圳各医疗单位“组团式”接力帮扶,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大大提升了我县医疗水平,从前没有的诊室,现在增加了;以前大医院才能做的手术,不出县也能做了。他们用实际行动,将医疗帮扶的“深圳答卷”写在了“那”乡大地上。(潘玲艳 王 旭 陈建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