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志愿者,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毕业于国内外的知名高校,大部分是非师范生,却在毕业之际选择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前往偏远山村支教两年,成了连接贫困偏远地区孩子们走出教育困境的一座桥梁,让这些孩子逐渐认识到山村以外还有一片美丽的天空。这群特殊的志愿者,就是“美丽中国”公益项目的支教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其中一位在隆安华侨管理区小学任教的支教教师覃可欣。
覃可欣2022年7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这个才貌双全、性格开朗的女孩子在毕业之际,做出了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决定——加入“美丽中国”公益项目,来到隆安华侨管理区小学开始了两年的支教生活。她说:“小时候我非常羡慕城里的孩子,有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科学课、音乐课等各种课程,有很多好玩的课外活动。我长大之后回看我那些单调的童年时光,就想给现在的村镇小学学生带来更多的一些东西,让他们的课外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所以我就趁着年轻,为我们乡村教育事业献一份力。”
到隆安华侨管理区小学支教一年来,覃可欣一直担任二年级和五年级科学课的授课教师,同时积极开展各项有益的课外活动,努力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成长空间。
在科学课堂上,覃可欣注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成立了新奇的“cstem”社团,通过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跨学科融合教学,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我的选择,非常幸运能够来到隆安,来到华侨管理区小学当一名支教老师。”覃可欣眼神坚定地说。
覃可欣认为,教育其实是一种理念的传达。她发起了图书室和阳光书吧项目,为学校成功争取到三千多本适合学生阅读的新书,还帮助学校申请到了希望阅读项目经费。平时,她带领学生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课外课程,引导学生发展多元智能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她以实际行动扎根隆安,为推动乡村教育事业发展奉献着自己的花样青春。隆安华侨管理区小学支教老师覃艳玉是这样评价覃可欣的:“覃可欣老师工作非常认真负责,积极参与各项工作,比如说学校的赛课和县里面举办的学科比赛,她都积极参与。她的课堂非常生动幽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她把满腔的热情都倾注到乡村的教育事业当中。”
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洒春晖。支教一年来,覃可欣用“爱心、耐心、细心、恒心”来辅导教育学生,她细致入微,言传身教,爱岗敬业,通过“用心想、动手做、强素质”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悄然改变了孩子们的性格,引领着他们走向一片求知探索的新天地。她是孩子们眼中的“好老师”“大姐姐”,也是领导认可的“好同志”。
隆安华侨管理区小学学生黄国宏说:“在学习上,覃老师用和蔼可亲、轻柔的话语,为我们讲述科学的奥秘,她的学问特别渊博,无论我们提出的什么问题,她都解答得很清楚,让我们能够听懂,我很喜欢覃老师这种教学风格。”另一位学生陆妍说:“我觉得覃老师是一位温柔亲切的老师,与其说她是老师,不如说她是一位温柔的大姐姐,我们有什么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都会与她分享,我很喜欢她。”
隆安华侨管理区小学校长许玉涛很感激“美丽中国”项目支教教师们对隆安教育事业的付出,他表示,覃可欣自从来到隆安华侨管理区小学后,努力工作,多方协调、 积极争取,为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美丽中国”公益项目的支教老师采取两年轮换制的模式,覃可欣还有一年的志愿服务期。她常说,在隆安支教的每一天都觉得很充实、很快乐。当看见学生每天一点一点进步,她就非常有成就感,内心感到十分喜悦。“我一直都把‘美丽中国’公益支教项目‘让所有中国孩子,无论出身,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这个愿景铭记在心,我会把它当成我心里的第一目标,希望我所遇到的乡村孩子能够追求自己的梦想,成就自己的人生。”(梁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