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专题总第1544期 >2023-09-26编印

故乡的月饼
刊发日期:2023-09-26 阅读次数: 作者:苏积连  语音阅读:

  又是一年中秋至,又一次勾起了我对故乡月饼的追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故乡的月饼,实在有着特殊的情愫、太多的记忆,一块月饼,就是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

  我的故乡位于被誉为“隆安小香港”“小上海”之称的雁江镇,生于斯、长于斯的我,对故乡的月饼留下了太多的记忆。

  依稀模糊地记得,能吃上故乡的月饼,应该是在七周岁那时,1970年左右,到农历八月十五那天晚上,父母叫我们几个兄妹拿着两张小板凳来到房前空旷的庭院上,一张摆上两只月饼、另一张则摆放着一个柚子,然后把柚子的上端切开,再插上两根小蜡烛,说这个是“拜月”,即现在我们所说的“拜月亮”“赏月”的意思。妈妈指着天空中的皓月对我们说,月亮在天上,离我们很远很远,我们叫它“月光光”,“月光光”里有一棵大榕树,还住着一位小仙女,小仙女正坐在大榕树底下乘凉呢。这是第一次听闻大人讲述有关“月光光”的美丽传说。当时的我们,也不知道这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就按着母亲所指的方向而仰望天空。只见一缕缕洁白的云絮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时而掠过“月光光”的脸。肉眼里还模糊地看到“月光光”好像真的有棵大榕树和一位小仙女。当时的八月十五,能吃上一瓣月饼,不知心里有多高兴,简直把我们给乐坏了!在那艰苦的年代,一只月饼都切成4瓣,每个人只能吃上一只月饼的四分之一,但当时吃起来就觉得特别的香,特别有滋味。

  大概在读小学3年级的时候吧,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存有了2~3毛钱,记不清是哪一天了,我偷偷地跑到雁江镇上的“福盛”商店,买了一只0.12元的豆沙月饼(价格有点模糊,但应该是0.12元左右),藏着掖着硬是到家后才慢慢地吃起来。

  时光转到了1981年秋某日的中午,父亲从雁江坐船到隆安中学看望我,叮嘱我要好好复习,不要牵挂家里的事情,临走前,父亲从他的衣兜里拿出一包用粉红纸包着的圆状的东西对我说:“快到八月十五了,这是雁江老家做的月饼,很好吃的,你自己拿去吃了吧。”父亲边说边把那几个月饼塞到了我的手里。看着那包月饼和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在心头。如今40年过去了,但每每想起,仍是那样的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后来由于参加工作而离开了故乡,但对故乡月饼的那份情感依然不变,一家子更是对故乡的月饼情有独钟。2012年中秋节期间,在哈尔滨读大学的儿子说喜欢吃雁江排塘的豆沙月饼(即现在“吉事来”月饼的前身),由于供不应求,那天我在雁江排塘月饼加工厂一直等到天黑,才等到了20个豆沙月饼。儿子收到后给我回话说很好吃,还说室友们品尝后都说味道好极了。这几年,在外地工作的儿子,每年回来过中秋节,都要尝尝雁江排塘的月饼。前年中秋节,我还给儿子捎去几盒,让他在南宁的同事、朋友也来品尝一下雁江排塘月饼的特色风味。

  我之所以如此钟爱故乡的月饼,那是因为对故乡有着特别的情感,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有着我割舍不去的情怀,都留下了我深深的印记,更是因为雁江人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积极向上、追求创新、不断超越自我的拼劲精神,一直在鼓励我、支持我和鞭策我,才让我也在人生的旅途中一直在努力着、奋发着……

  故乡的月饼,以排塘(地名)加工生产的排塘月饼最负盛名,尤其是主打品牌的豆沙月饼。历经多年传承与探索,排塘月饼始终坚守传统的品质与经典的口感,从传统手工到如今的自动化生产,从经典的豆沙馅再到多元的创新口感,凭借好原料、好品质、好味道的核心优势,一直赢得顾客的好感与青睐。

  现如今,排塘月饼又申请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商标——“吉事来”,产品畅销区内外,几乎是供不应求。当你走在隆安县城或各乡镇的农贸市场,琳琅满目的处处都能见到雁江生产的“吉事来”月饼,看到如此场景,也许你也就能猜出我特别喜爱故乡月饼的缘故了吧!

  我爱故乡的月饼,过去爱,现在爱,将来还会爱!

  中秋团圆月,我爱故乡的月饼,更爱、更思念故乡的亲人!愿故乡的亲人们都团团圆圆,和和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