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乡贤能人群体是农村社会矛盾的“调节器”、社会和谐的“润滑剂”和乡村振兴的“新资源”。12月11日,笔者来到那桐镇那重村,走访了解当地如何激活乡贤资源、凝聚乡贤智慧、汇集乡贤力量,把乡贤“软财富”转化为“硬实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助力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那重村地处那桐镇北部,时下正值火龙果、香蕉、柑橘等水果收获的季节,在田间地头,农户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俯瞰那重村貌,秀丽的村域风景、干净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屋舍……处处呈现出一幅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乡村景象让人眼前一亮。
那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李建红告诉笔者,村里的戏台、议事亭以及清明码头等,都是乡贤和村民齐心协力搭建和修缮的,如今成了村民活动的主要场所。乡贤们加入乡村治理,让那重村的村容村貌和村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近年来,那重村通过党建引领乡贤“1+5”乡村治理模式,举乡贤能人之力,开展了“美丽家园”“道德模范”“最美乡贤”评选活动和捐资助学、敬老孝老、助残扶弱等各项公益慈善活动,涵养良好社会风气,进一步缔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汇聚起乡村崇德向善、向上、向美的正能量,不断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这些天,在那重村的广西柏锦农业有限公司约4000亩的火龙果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着给今年的最后一批火龙果套上防寒袋。据了解,该公司管理的火龙果、香蕉种植基地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租赁农户土地,企业每年可为村民提供每亩1000元的收入。该公司的总经理李万柏正是一名那重村土生土长的乡贤人士。目前,那重村登记在册的乡贤约1400人,其中返乡“致富带头人”共有26名,火龙果、香蕉种植大户12户,共帮助75户脱贫户273人实现稳定增收。
李万柏目前兼任那重村乡贤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协会会长,他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是故乡养育了我们,今天我们有了一点点成就,就应该反哺家乡,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建设和谐美丽家乡作点贡献。”
据统计,自2013年以来,在乡贤的推动下,那重村成立“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协会”,向全村发起“村发展文化教育助学基金”募集,对优秀学子进行奖励、对困难学生给予资助。10年来,募捐金额已超过56万元。学子们学成归来也致力反哺家乡建设,“走出去”的大学生们利用假期回到村里,带着村里的孩子们开展各类乡村公益活动,为营造文明乡风贡献力量。
“乡贤人才是乡村故里之间无法割舍的纽带,那就是乡情。近年来,我们深入挖掘乡土人才资源,以‘乡土、乡情、乡愁’为依托、纽带,在‘聚乡贤、联乡贤、用乡贤’上真抓实干,狠下功夫,发挥乡贤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那桐镇党委政法委员、副镇长,那重包村工作队队长曾克扬说道。
这几年,那重村还利用村民议事协商机制,主动开展黑臭水体改造、改厨改厕、垃圾分类等工作,让村民有了整洁美丽的生活环境。同时,该村还积极配合开展送戏下乡、文化大讲堂、村BA、儿童冬夏令营等活动,持续宣传“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小事不办”的良好风气,引导村民群众摒弃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用乡贤文化凝聚乡村振兴合力,促进那重村乡村治理,产业、经济良性发展,小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2022年,那重村被自治区确定为“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项目”试点村。
李建红表示,下一步,那重村将继续打好“邻里牌”“乡愁牌”“亲情牌”,聚焦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文化建设等方面,用家乡人建设乡村、治理乡村、带富乡村,聚乡贤之力助力乡村振兴。(梁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