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似桃心,茎似筋骨。扯下一片叶子闻闻,辛香浓郁。黎族民间还盛传这样的神话:它并非凡物,是由天上神仙幻化而成。所以,吃了它,等同于吃了神仙肉一般。它,就是雷公根。
春天的田野盛产野菜。白花菜追着春雨生根长叶,一丛接一丛,热热闹闹拥挤在田边地头;马齿苋顶芽冒尖,一个个类似马齿的叶片肥厚弹嫩,牢牢扒着地面生长;雷公根也不甘示弱,晃着一个个心形的小脑袋,覆盖一方土地。走在春日的田埂上,你准保能在某一块低洼的土窝处,寻着一窝雷公根家族。油绿油绿的叶子,钻出覆盖着的枯叶,错落有致,形成扩张之势。扒开一看,紫白短粗的根茎,正伸着带有细绒毛的根须,贪婪地吮吸地里肥沃的营养成分。
哈!春天,万物果然都在忙生根,忙发芽,忙冒尖。这时,只需要找到它的根,寻来一根木条或者都不需要,徒手就可以轻松整株拔起。甩甩泥土,捏住细长的白白的根系,捋顺整株雷公根,便可放入袋中。雷公根的每一条匍匐茎都具备扎根的能力,它能沿地蔓生,可以旁生出很多小芽。芽生根成新株后,又继续生茎,发芽。之后的一段时间,它便开疆扩土,成为一方诸侯。
如此,便觉得雷公根是春天最实在的馈赠之一。只要愿意行动,你的勤勉总能找到出处,且从不落空,甚至还能填得盆满钵满而归。
浅显的道理,总藏在朴实的自然之中,不经意间给我们立作成长标杆。寻回来的雷公根需要反复投洗多次,才能更好地去除杂质。砧板上,切碎的雷公根时刻散发着它的香气,勾起了童年时期在昏暗灶台旁的嗅觉记忆。它迅速窃取旧时光里的味觉密码,只剩下能大快朵颐的原始冲动。当灶膛里的火苗子舔着锅沿时,倒入切碎的雷公根,油星子挑着火苗,哗一声在锅中炸起了更大的一团火,极速热烈而又滚烫。人们常说的火红日子,应该是源于此时的锅中即景了吧!
以前,觉得爸爸每次炒完菜出来,总是一股子油烟味儿。心想着,日后若是自己生活,这烟火气是如何都不能轻易沾染的。现在,时间一晃也走到了爸爸昔日的年岁:上老下小。今时才顿悟:这满身油烟是家,是爱,是责任。
思绪飘来飘去,锅里的雷公根还少点儿肉末吧?哎呀,肉末要早放才好呢!于是将雷公根出锅备用,再次起锅热油下肉末,翻炒变色下点儿调料,焖煮少时便可与雷公根会合了。雷公根的独特清香,刺激着此时的嗅觉神经,鼻翼两侧便跟着上下起伏,追着风中缕缕菜味儿。肉末可以填补雷公根的寡淡,而雷公根又可以增加肉末的层次感。如此相得益彰,怕是谁也躲不开的舌尖诱惑罢。古有东坡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盛赞岭南荔枝的极致美味,和对舌尖诱惑的不战自败,福气呀!
今有我跟风道:日食雷公根千百兜,甘愿长作田间寻味人。自此独得天地之厚爱,集日月之精华,饱腹又能发挥其草药功效,真真是抵值。日子如此,已是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