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庆节早上7:30,女儿在北京发了条微信朋友圈,内容是关于学校组织去天安门参加和观看升国旗的事,字里行间透露出兴奋与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也感染到了我。
时间荏苒。恍惚间,放手让女儿外出求学犹在昨天,却已是9年前的事了。
都说放手也是一种爱,可是世上最难放手的是爱,离别的切肤之痛至今辗转难忘。所有父母的苦离修行,应该都是从大胆放手、望着孩子渐行渐远的背影的那一刻开始吧。
记得,2014年暑假结束时,她12岁生日刚过,就提着行李箱到离家近百公里以外的市里学校报到了。那时的她,被人叫“小不点”,用以形容她长得不仅个子小,而且思想很单纯,稚气得很,看上去不过小学4年级。
儿行千里母担忧。晚上,不舍的我扎进沙发里,不想吃饭,那种痛与当初进产房生她时无区别。亮晃晃的灯,却照不进我一直纠结、一直不安的内心。12年,从身上掉下来那一刻,都没有离开过妈妈的雏儿,今晚以后又要怎么自己洗澡自己洗衣自己睡觉?想到这些,我一夜无眠。
星光不负赶路人,生活不会辜负每一个有准备之人。世上没有那么多运气,更多是拼黑赶夜之后的奖赏。她继承了我的这种坚韧不拔、永不低头的品格。小小身板,瘦瘦身材,都无法阻挡她向外求学、飞往更高的决心。
人总是坚强得超乎自己的想象。时间越长越发现,女儿像极了我,随处都有自己的影子,我曾说过的个别话语和某种品质,会在某一瞬从她的嘴里迸出来,或复刻到行动中,又升华为她的另一个自己。从一年级到高中,她都是自律极强的孩子,不用我操心,我从未辅导过她的作业,这与她一直都是我们自己带、从未有老人宠的缘故。有一次,我发现了她自律的潜力:4岁时她陪我们去新家打扫卫生时,她可以坐在大厅3个小时,屁股都不曾离开那凳子,像胶水粘上去一般。
“爱而不宠,宠而有度”,一直是我们的教育方式。
3年初中,3年高中,两千多个日日夜夜,一万多的过路费小票,从隆安与南宁,两地间的轨迹,见证了艰难的求学路,也织成了密密麻麻的爱网。小鸟一旦出笼,海阔天高,只是牵线的我们依旧在原地攥着那根线,总舍不得放手而已。我从未后悔放女儿“出笼”,也深知:长大的鸟儿留不住,它终究是要飞得高飞得远的。那年7月她高考,我摇着大旗送考,旗袍加身等候,最终她以高出分数线2分的分差题名首都高校,是绝地反击,或者叫死里逃生,是她以钢铁般的毅力超常发挥的结果,更是父母寒梅傲霜换来的回报。
进学生会、当班干、做义工、入党,凡能够缩短她今后人生奋斗距离的途径,我都鼓励她甩开膀子去干。
我相信,苗子遇到阳光才会长得壮,从内心往坚强里长的那种。
从3岁起,我就灌输给她一个理念:自己的事自己做,谁笑到最后才是赢家,人要成长必须经历磨难。3年初中她都是排名全校前列,却在中考失利,求而其次到其他学校;3年高中都是排名中等,却在高考时成为“黑马”。生活就像过山车,很过瘾也很刺激,源于她的坚韧不言弃。悲也好,喜也罢,她都淡定自如,坦然面对。她说:别让我翻身,否则就是放虎归山——等着瞧!
见过外公患病临终前的坚强,见过奶奶不屈不挠与病魔抗争700多个日夜的不易,她目睹了生死,也等同于经历了,这对她来说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做一个有温度的人,是我们对她的另一个期盼。独生子女的惯有毛病,成为我抚养她千百个日子中最大的阻碍,我在想方设法移走它。
尊老,重孝,又将是给她上的必修课。由于家里人丁单薄,她一出生就只见到奶奶和老祖母,还有外公和外婆,能够尽孝的老人不多,但我从不放弃教诲她的每一次机会。每次去看外婆,都催着她帮外婆捶捶背,按摩按摩腿,梳梳头,她每次都很听话,照做,小小的手儿时重时轻轻地落在外婆的身上,逗得外婆咯咯地笑。
农村里出来的孩子,吃苦是常事,但对于独生女的她,却要走一段很漫长很艰难的路。我经常告诫她:如果真的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请举起手来告诉自己:放弃就等于宣告失败,坚持走下去才有希望。
脱贫攻坚艰苦岁月,作为基层干部中的一员,我们都与3户贫困户结成了“亲戚”。为了让她从小培养“大爱”之心,我们带她提着菜和水果经常上门给“亲戚”补荤,特别是要与对方一对与她年龄相仿的儿女“交朋友”:心比心、手把手地交谈,谈理想,谈兴趣,还互换了礼物:《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十万个为什么》,还有那毛绒玩具,都是对方女儿的最爱。虽然她总是会抬着小脑袋问我许多有关扶贫的“为什么”,但从来都照做,“大爱”的种子悄然在她的心灵生根发芽。
我常跟她唠叨:理想不是吹气泡,不是画饼,而是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更叮嘱她:每一个当下都是天长地久,不能好高骛远。
我和女儿,都活成了彼此最美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