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要闻总第1573期 >2024-01-16编印

【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项目展示】
刊发日期:2024-01-16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南圩“壮族织锦 非遗传承”志愿服务项目。

  那桐镇:“那元之光”展风采  助推建设文明乡村好家园

  “那元之光”志愿服务项目由那桐镇那元村于2018年7月成立,主力成员多为在校大学生,由党建引领,社工带领,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策划、筹备,开展假期托幼、走访老人、宣传反诈等志愿服务活动,形成“社工+”模式。

  开展“三关行动”,邻里守望暖人心。关爱留守儿童,用爱点燃未来。利用寒暑期时间,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我来帮”“大手拉小手”“安全教育行”“心理健康促成长”等多方面精准帮扶,实现学有人教、难有人帮、身有人护、心有人爱的生活和心理双发展机制。关爱孤寡老人,用情温暖相伴。对孤寡老人开展“多对一”(生活照料、文体娱乐、精神慰藉)志愿服务,确保孤寡老人日常生活有人帮、精神娱乐有人陪,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盼、老有所乐。关怀残疾人,用心照亮希望。通过入户慰问、入户宣传、照顾日常生活、开展精神慰藉等志愿服务,引导残疾人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实现平等、参与、共享,让残疾人感受社会的温暖,为他们点亮生活的希望。2023年以来,“三关行动”服务200余人次。

  “两协助”服务,共筑美好幸福家。志愿者们协助村委入户开展移风易俗、防溺水、安全生产等各项宣传活动;配合村委开展春节、国庆等节日趣味活动;协助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陪伴村内儿童游戏、辅导学习等,对未成年人给予关心关爱。

  项目实施以来,“那元之光”大学生志愿者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200多个小时,服务3500多人次,让青春在实践中得到淬炼,同时为家乡发展助力,使志愿服务成为乡村振兴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已成为那元村一张响亮的名片。

  南圩镇:“壮族织锦 非遗传承”志愿服务项目

  “壮族织锦 非遗传承”志愿服务项目旨在传承传统技艺,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通过“志愿服务活动+非遗文化传承”模式,开展非遗(壮锦)挂饰手工技艺公益性培训班,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辖区广大群众的赞誉。

  南圩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聚焦群众需求,充分挖掘本土资源,组织非遗传承人和热心传统手工艺从业者成立非遗志愿服务队,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平台优势,开展非遗(壮锦)挂饰手工技艺公益性培训班,通过沉浸体验、实境教学等多种形式,融知识、趣味、互动、实践为一体,让参与者充分体验到动手又动脑的乐趣,在欢乐中学习非遗知识,吸引更多的群众接触传统手工艺、爱上非遗文化,让更多新生力量加入到非遗推广与传承中。截至目前,非遗(壮锦)挂饰手工技艺公益性培训班累计培训人数达100余人次。下一步,南圩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将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不断加强宣传展示,将“壮族织锦 非遗传承”志愿服务项目打造成为南圩镇独具代表性的品牌项目。

  丁当镇:“金牌调解”法律志愿服务项目

  近年来,丁当镇因土地流转引发的欠租欠薪、违规乱建、未批先建、土地纠纷、违法占用耕地等现象时有发生,为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提高群众法治意识,发挥法律服务志愿者的积极作用,丁当镇推出“金牌调解”法律志愿服务项目,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维权指引、法律援助等服务。

  “金牌调解”法律志愿服务项目活动主要通过“法律进乡村”、“法律进校园”、“法律进企业”、邻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形式,组织法律服务志愿者深入村(屯),听民声、解民忧,为群众答疑解惑,摸排辖区矛盾纠纷,宣传相关法律知识,增强辖区群众法律意识以及依法解决纠纷的意识,在助力法治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一定社会效益。

  2022年以来,共开展法治宣传进校园活动4次,《民法典》《社区矫正法》等主题宣传活动6次,受教育群众2800人次。全镇排查出矛盾纠纷136件,调解成功129件,矛盾纠纷调解率94.85%,在促进邻里和谐、社会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雁江镇:“那”美食文化志愿服务项目

  雁江镇依托本土特色,围绕隆安“那”文化,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阵地,打造“那”美食文化志愿服务项目。

  寻味“那”美食,深挖“那”文化底蕴。组织志愿者找寻雁江粉利、卷筒粉、香米、月饼等本地特色名小吃,深挖其背后的文化底蕴,制作形成“那”美食“菜单”。组织文学志愿服务队推出散文《稻神像前》《雁江米粉香》,七律诗《过端午赛龙舟》等文学佳作。

  推广“那”美食,提升“那”文化美誉。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通过短视频等方式,记录雁江香米种植全过程,展示粉利、卷筒粉、彩色糯米饭等美食制作技艺,并通过县融媒体中心、抖音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推广,不断提升“那”美食知名度。

  体验“那”美食,彰显文化育人特色。组织志愿者、青少年学生等,开展香米种植体验,编织草帽、制作稻草人等手工艺品,制作粉利、卷筒粉和彩色糯米饭等美食,感受劳动的快乐,体验农耕文化的魅力,体会种植的艰辛,引导广大群众珍爱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2023年组织开展相关志愿服务活动4场次,150余人参加。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干部群众对家乡“那”文化的热爱之情,厚植爱国爱家情怀,通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人人皆知,自觉践行。(县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