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综合总第1573期 >2024-01-16编印

做好“土特产”文章 促进“家门口”增收
​——南宁市以切实有力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刊发日期:2024-01-1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我在花卉基地上班离家近,又方便照顾小孩,工作轻松,收入稳定,感觉挺好的!”上林县巷贤镇耀河村中耀庄村民韦莲美对从事的工作很满意。近期,南宁市把开展主题教育与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围绕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目标,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全力推进补短板、强弱项项目,不断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加强谋划实施庭院经济、以工代赈、乡村建设等项目,进一步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自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南宁市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家门口”就业促增收

  在上林县粤桂协作花卉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有不少像韦莲美一样的村民在各花卉基地长期或临时务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近日,记者走进花卉基地,发现智能化的温室大棚可自动调节湿度、温度、光照度,一株株蝴蝶花苗伸展着厚绿叶片,在工人们精心养护下茁壮成长。这些花卉基地的快速建成,得益于政策条件、粤桂帮扶资金、技术共享等有力支撑。

  “目前,我们获得500万元粤桂帮扶资金,有了这笔资金的投入,可以加快花卉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进行花卉调整,目前温室大棚3号棚已开始投入生产。”广西上林县浩宇花卉有限公司生产主管彭双喜介绍,目前花卉市场行情好,产品销路不愁;基地全部投入生产后,预计可吸纳30多名村民就业。

  该园区积极发挥联农带农作用,可为入资参与园区建设的村集体增收约90万元,其中浩宇花卉项目约定3号棚每出苗1株给予村集体1元钱额外分红,年分红约9万元。通过代种代养、认养等方式发展庭院经济,向周边村庄的农户传授花卉种植技能,出售后按株(盆)数补贴农户,农户也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增加收入。

  就业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广西阳光助残基地(宾阳壮锦手工基地)将保护传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帮扶残疾人就业相结合,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织锦工艺大师、广西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谭湘光及其团队担任基地导师,为当地100多名残疾人搭建就业平台。“我们通过分发手工艺品材料包等方式,带动农村妇女、残疾人居家就业,将传统的手艺变为致富的门道,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基地负责人吴承谦说。

乡村特色产业茁壮成长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南宁市念好“土”字诀,打好“特”字牌,唱好“产”字歌,促进乡村特色产业茁壮成长,让“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宾阳县古辣镇聚焦全域旅游,统筹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精心打造的稻花香里旅游区成为网红打卡地和南宁市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吸引市民游客纷至沓来,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2023年,该景区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多万元。

  “通过提升稻花香里景区景观业态,游客接待量不断增长,带动整个景区包括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随着用工量不断增加,我们将继续优先安排脱贫户在景区就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贡献。”宾阳县祥程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露阳说。

  村企联盟,“联”出好产业。“我们公司充分发挥‘古辣香米’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优势,坚持党建引领,由镇党委牵头依托企业资源,与古辣镇11个村(社区)组建村企联盟,发展香米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宾阳县鸿发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罗园芳介绍,由村出资金、企出资源,合作共建“稻花香八宝”健康食品加工项目及古辣香米供邕绿色食品产业项目。

  除了每个项目每年向村集体经济分红,鸿发米业还从种子推广、育秧、播种、收割、加工的全产业链环节推动社会化服务,为周边村民提供90多个就业岗位。村企联盟的发展有效拓展深化“古辣香米”加工产业链,切实提高香米产业附加值,促进村企实现双赢发展,为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新引擎”。

  2023年,南宁市全力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其中,隆安县那桐镇火龙果基地获评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宾阳县古辣镇(古辣香米)、隆安县那桐镇(火龙果)通过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认定,“南宁横州市:全产业链数字化打造茉莉花特色产业品牌”案例获广西唯一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优秀案例。

  如今,南宁市乡村基础设施日渐完善、产业发展更加兴旺、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一幅乡村振兴画卷在青山绿水间徐徐展开,南宁市乡村振兴局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检验主题教育成效,将继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坚决扛稳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供给责任,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来源:《南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