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文学总第1588期 >2024-03-12编印

故乡是一首刻在米粒上的诗
刊发日期:2024-03-12 阅读次数: 作者:黄增举  语音阅读:

  故乡就像一首诗,一首刻在米粒上的诗,一首诗如同一首歌,歌唱故乡的情与爱,唱出故乡春天里的故事,唱不完的是故乡人的温暖情怀。不管你离故乡多远,它都真诚地站在你身后,如同天边的太阳,照亮着你前行。

  我离乡时比较特殊,肩膀上仍压着村支书和村委主任的担子。“外面的世界更广阔,你有追求自己前途的权力。”一位老村民的话算是给我解开重负。于是,我离开了原先的工作岗位——村民委员会,离开了与我并肩工作多年的同志们,离开了家乡。我走进了安置着空调等现代化设备的县委机关单位,开启了我人生的另一段旅程,转换了另一种角色,当上了一名报纸编辑记者。

  树高千尺根连土啊!多年来,我对家乡一直怀有一种眷恋不舍的感觉。对于家乡的怀念,以及那里的人们,特别是那些接触较多的人,及其特性和音容笑貌,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增长和职业的改变而遗忘或消逝,岁月永远带不走那些熟悉而鲜活的面容,相反,对许多人还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并且这记忆还幻化成为对故乡的殷殷情怀,并衍生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后续故事。

  我离开单位以后进入了服务行业。有一天,我接到了一个电话,这是市里下派村里的第一书记陈香打来的。电话里要求我为其后援单位的商家团队,帮忙在县城里寻找两万斤酸笋。我一听就满口答应了,因为,多年来我一直想为家乡做点事,可一直不知道怎么办。

  好在村委建立了村微信群,有人拉我进群了,于是很容易就联系上了我。其实,在七八月份,找几万斤酸笋没问题,但是,在十二月份情况就不一样了。为这事,我奔波了一阵子,联系到了一位老乡的竹笋加工坊,得知其尚有库存约二万斤左右的酸笋时,我着实很高兴。后来,陈书记在微信上给我发来信息,说她的商家团队,已经与我联系到的老乡竹笋加工坊成交了两万一千斤的酸笋。

  春笋季节即将到来,往年,老乡竹笋加工坊的酸笋多销往武鸣宾阳贵港一带,正为当年因遇到特殊的客观原因而阻碍酸笋销路而发愁之时,陈香书记的到来,无疑给他酸笋暗淡的销路带来一盏明灯,并为他今后的酸笋销路增添了新路子。由此,陈书记看到了渌龙村酸笋市场的发展前景,并计划把发展竹笋种植这一当地传统经济产业,作为推动整村脱贫的路子之一。

  如何走进村民的视野,并树起标杆,给村民带来希望,这是每一个驻村工作队员的首要工作。陈书记用真诚和行动给村民传递着一种无形的正能量。为了能充分发挥地方经济优势,陈香书记在责成村委成立“特色产业竹笋加工坊”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后援单位商家团队整装待发。在获得优惠的竹笋价格的同时,其商业团队对隆安县的竹笋市场极其充足的货源充满信心。

  陈香书记初来乍到,对村里的情况并不了解。因此她首先创建了村微信群,把各屯有条件的部分村民引入群里,便于信息交流。当陈书记得知我曾经是村委班子成员时,便主动通过微信与我联系,并希望通过我了解村里更多的情况。由于我居住在城里,平日里的工作和生活都很少与村民联系,偶尔回一趟老家,对于那里的情况也了解不多,因此,没有能够满足陈书记的要求。

  后来,陈书记提出了一个想法,因为我的前任村支书也调到了上级部门工作,她要求我想办法联系我的前任支书,然后找个时间地点碰面,共同商讨有助于推动村民脱贫致富良策。为此,陈书记还草拟了一份计划书,其内容是剖析我村致贫原因,破解阻碍脱贫致富的瓶颈,及其解决步骤和方案。陈书记通过微信传递计划书给我们。可惜,这个计策最终因陈书记离开渌龙村离开隆安县而停止。记得陈书记离开时,在微信上给我留言,她说渌龙村是她人生中的第二故乡,忘不了那里善良的人们。她说她的家就住在南宁市里的南湖边上,村民们有机会去南宁市一定要去她家做客。

  陈香书记把自己挂职的渌龙村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与村民们结下了剪不断的情谊。如果说,这也算一种乡情,那么,这种乡情在平日里很朴素很平淡,而在特殊的情况下,在特定的时间段,这种乡情却如同一杯暖暖的水,热天给人解渴,冷天给人暖身, 一生受益不尽。

  曾经看到了一个米粒上的故事,觉得有点意思,心中感慨犹在,故给此文取名为《故乡是一首刻在米粒上的诗》。言未尽然意犹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