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文学总第1601期 >2024-05-07编印

我之故乡
刊发日期:2024-05-07 阅读次数: 作者:​凌春  语音阅读:

  我的故乡虽不算出奇扬名,然终究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滋润化育了世世代代在此处劳作生活的故里乡亲。我的心里对故乡总是无比眷恋,其他地方永远无法代替。

  我祖祖辈辈生活的福颜村,隶属隆安县雁江镇,位居隆安县的西北部。方圆5.9平方公里的地域,聚集着十四个自然屯,村庄相对较为稠密。家乡属半丘陵半平原地貌,耕作条件还是比较优越,水源充沛、土地肥沃。与平果市南边对面的驮湾村比邻而居,仅是右江一河之隔,且纵向长度几乎相等,横向的河畔村庄之间也相互平行并立对应相望着,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机缘巧合的地缘。

  家乡有着悠久的历史,民风朴实,各个时期都有脱颖而出的杰出人才和为国为民的志士仁人,这些人是家乡的骄傲,也是人们难以忘怀的记忆。

  这许许多多的仁人义士中,有清代道光年间的进士——汪谭屯李晋劦。他中进士后,被清朝廷委派任河南直隶州分州县令。卸任后任塾师兴办教育,培养人才,在周边郡县有较高的声望。

  还有参加过红军、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在战场上跟敌人真刀真枪殊死战斗的勇士。我在村委公布的村史中看到了他们,其中有栏李屯的李荣芳,十四岁时就出家门参加红军,任司号员,后来转为人民解放军,1949年在四川伍通场解放泸县战斗中壮烈牺牲,为新中国和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牺牲时年仅29岁。栏李屯的李湿根,年轻时到黄埔军校学习,陆军上尉连长军衔。抗日战争时期,他带领部队投入抗战,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在战斗中英勇奋战,不幸负伤,左臂被折,臀部中弹伤残。伏那籍卢耀年,凭着一腔热情,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加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斗。这些忠肝义胆、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在家乡里涌现出不少,他们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体现出的无私无畏、不怕牺牲的英雄胆魄,以及可歌可泣的壮举,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人们不怕艰难险阻,勇于奋发前行。

  还有在航天、教育、医疗以及各行各业作出许多贡献的各类人才,他们赤胆忠心,兢兢业业,孜孜不倦,为国家的建设事业尽心尽力,做出了骄人的成绩,这些突出人物也都是令人敬佩的。

  此外,还有勤奋读书,力争上游,历年来考入了“985”或“211”名牌大学的莘莘学子。其中,在2018年高考,潭稔籍曾楷徽以理科总分709分的总成绩,夺得广西理科第一名,考入了清华大学,在当地曾经轰动一时。这也说明家乡地灵人杰,人才辈出不是凭空杜撰虚无缥缈的。

  家乡有一个县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是为“谭荒孔明井”。此井有景有故事,可作为旅游景点来开发。这口井位于忑潭屯,大约1.5米宽,0.7米深,里面分为两口相等的小井,是用樟木凿空成圆框做井沿嵌入井壁中。井水冬暖夏凉,清澈见底,口感极佳。往年旧历七月初七,会有不少人到此井取水放缸存储,水质放久而不坏,据说还有某些药效呢。传说,该井是孔明率兵路过歇息此地,为防备敌人在其他水源投毒,危害将士生命,因而就带领兵士自己打井取水饮用,这也许就是孔明井的由来吧。这种叫为“孔明井”的水井原本在本村还有多个,但保存得较完好的就只有此井了。现有隆安县政府立的“隆安县文物保护单位——谭荒孔明井”石碑一块,有用铁皮板竖立的“文物保护守法提示牌”一块,这碑和牌就竖在井的旁边,现在看到还清洁如新,文字清晰可见,非常的醒目。见此情景,本就对“孔明井”虔诚爱护的村民,更加增强了对文物保护的意识。

  家乡的湿润温热气候环境,使得村头村尾的树木长得异常粗壮高大,不在原始森林,不在茂密大山,也能见到不少三四个人合抱才能围拢的大树,甚为壮观。在隆安县古树名木资源的普查中,我村各屯就有高山榕、扁桃、樟树、龙眼等树种27棵大树老树列入了古树名木之列,并给予挂牌明确管护单位进行保护,直至自然枯死,任何人不得违法擅自砍伐。这些树龄大多都是上百年了,有的甚至达到三四百年。我曾听长辈说过,我们不只有这么些大树老树,而是在二十世纪50年代后期的“大办钢铁”浪潮冲击中,就被砍掉了好多,太可惜了。我还听长辈说,之所以村头村尾种有这么多的大树,主要是为了抵御大风对村庄的危害,保护房屋的平安,而且也有修复风水辟邪的寓意,所以村民都把它们当作了保护神。即使有关部门没有对这些古树名木进行挂牌保护,村民也是爱护有加。

  家乡除了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甘蔗外,蔬菜种植算是一大特色产业了。各屯以往普遍种植蔬菜自销,青菜、豆类、瓜类种类齐全,一年四季都有季节性蔬菜上市,主销平果马头圩。在没有采用大棚模式种植蔬菜前,我的家乡蔬菜在马头圩农贸市场的销量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后来受到大规模大棚种植蔬菜的冲击,我家乡人在马头圩菜市场销售蔬菜的优势有所减弱了。近年来,有关部门在卢谭屯建立了镇级蔬菜种植基地,有机蔬菜项目扩展周边近500亩,还成立了蔬菜种植合作社,蔬菜种植产业从小打小闹的散种到集聚抱团,形成规模种植,再次把种植蔬菜的优势发挥了出来,也是村民发家致富的一大经济收入来源。

  沿河屯村民利用水路运输便利的优势,大力投资造船搞水上中、长途货物运输,全村登记在册的已达到64艘船舶。这些村民经年累月经营水上货运,甚是繁忙,船舶往返穿梭百色、广州等水域,带来的收益也是颇丰。

  在国家扶贫、乡村振兴好政策的普惠下,家乡的面貌也是一年一变样。各屯的屯路、主要巷道已全部硬化,甚至有不少生产路也铺上了水泥路面,行走无比畅通了。各屯主要通道也安装上了崭新的太阳能路灯,照亮了村民夜行的道路。2023年,村路改扩建完工,焕然一新的二车道水泥路面赫然出现在人们眼前,全路还安装上了崭新的太阳能路灯,村民出行更舒坦了。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为家乡人融入城镇提供了条件,更好地满足了家乡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现已有不少人进城买房居住,享受着城里人舒适的生活方式。我们距离平果市区近,也就十公里开外,所以有好多家乡的人家到平果的龙居、大都汇、龙江花府等街区买地建房或购买商品房,进城居住,适龄孩子则到大学城就读。就这样,许多的家乡人华丽转身变成城里人了,在乡村与城镇之间身份互相转换着。其实,家乡人还是不能完全脱离乡村之故乡,还是要两头兼顾,两地来回地跑,这就是割舍不断的乡情缘故吧!

  我也是城镇化建设的受益者,也在县城里居住了有些年头,但对家乡的思念却丝毫不减,回乡时听到熟悉的乡音和回想往日美好的情景,都让我倍感亲切和温馨,所以对家乡的情怀也是割舍不断。我觉得,人生不过是寄居天地之间的匆匆过客,所以不管身居何处,天都无绝人之路,都能够给人生存的空间,这也许是老天给人短暂的一些安慰吧。

  无论在故乡还是他乡,人生总有走到尽头的时候,但树高千丈,叶落归根,魂归故里,这是最后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