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昌在蚕房里给蚕宝宝铺上桑叶。
初夏时节,微风拂过丁当镇红阳村,连片种植的桑树绿浪翻腾,甚是壮观。近年来,丁当镇红阳村因地制宜发展桑蚕产业,让当地群众拓宽增收路子,日子越发红火了起来。
一大早,红阳村的蚕农罗永昌就在给蚕宝宝喂食,再过两天,这批蚕就可以结茧。跟村里的许多人一样,罗永昌夫妇俩将目光瞄准了种桑养蚕。罗永昌租了几亩土地,再加上自己原有的土地,一共种植了15亩桑田。养蚕辛苦,每天一大早小两口就去地里采摘桑叶,顾不上吃早饭也要让自家的蚕宝宝美美地饱餐一顿。经过几年的技术磨炼,现在的罗永昌已经成为一名养蚕能手,在家养蚕每个月都有收入,又能够照顾家庭,他对现状十分满意。罗永昌告诉记者,一批蚕大概能收获300斤左右的蚕茧,一斤蚕茧的价格三十多元,一个月能有7000-8000元的收入,一年收入有6-7万元。
过去,种养行业最担心的问题是有收成、无销路。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派驻红阳村第一书记梁永东到任后,积极与上游企业对接,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帮助蚕农与企业完善收购合同,签订保收购协议,确保蚕农的合法权益。此外,村“两委”还定期邀请农科所的专家到村开展技术指导,帮助蚕农解决养殖上的难题。
相比较于家畜禽类过长的养殖周期,蚕桑产业“短、平、快”的效益优势进一步凸显,有力地促进了蚕农增收。目前,红阳村发展桑蚕业的农户有42户,每年实现增收超过200万元。(文/图 潘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