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文学总第1611期 >2024-06-14编印

高考时节话高考​
刊发日期:2024-06-14 阅读次数: 作者:张琦  语音阅读:

  又到一年高考季,看到老朋友发朋友圈,在主题班会上作“战前动员”,我不禁想起高考那年的事。

  那是在2002年7月,被称作“黑色七月”的溽暑。

  1999年中考,我差十四分上隆安中学线,无奈之下,以择校生资格入读,每学期多交680元。一共8个班,每班的正取生比例也就三分之一。高二分班, 6个理科,2个文科。我选的是文科,事前曾请教班主任马扬辉的意见,后来分在178班。班主任黄朝仕,教英语,广西师大毕业。两个文科班在教学楼四楼右侧,紧挨在一起。

  高考前,学校开了家长会。好多家长都来了,有的很显年轻,不用说,是干部身份或从事体面工作。教室容不下,所以学生都不在。家长坐在子女的座位上听会。父亲也来了。散会后,我在办公楼前碰见他,他话不多说,只说了一句“我先回家,下午还要做工(打铁)。”便匆忙去车站搭车。

  因为紧张,因为焦虑,我得了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午睡时,对翻书的声音格外敏感,往往睡着了,一有响动,就醒了。这一直延续到高考结束。

  当年实行“3+X”,“3”指语文、数学、英语,“X”是自选科目,我选了历史和政治。考试地点在初中部教学楼一楼的第三间。考试情景全忘了,只记得考完最后一科,大家分外轻松,天有点黑了,才到食堂打饭,饭没有了,只有肉粥,饭堂阿姨给我们盛了满满一大碗!一边叽里咕噜吃,一边走回宿舍。

  填志愿前,先估分,有一本试题集做对照。我估的和实际相差无几,平均每科90分,刚好及格的样子。我把广西民族学院列为第一志愿,记得报了中文还有社会工作等专业。那几天,在初中部教学楼碰到马丽同学,她问我报什么,我说报民院,她说也报民院,只一句话,就擦肩而过了。

  分数线公布,二本文科是588分,我正好考了个588。等啊等,录取通知书终于来了,是父亲去县城交货(铁器),顺便去学校领回来的。我永远记得他带着通知书走进伙房的情景!

  说起来,之所以上线,完全是因为数学帮了忙,我的数学成绩在班里还是排得上号的。对文科学生来说,数学分高一点,对录取是有利的。这一点,归功于一本龙门书局出的《高考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同桌陆绍海帮我买的,他自己也有一本,不过他不怎么看。这本书讲了一些非常简洁实用的方法,很独特,对解题非常有帮助,使我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大增。

  后来到了民院,才知道马丽同学在中文系,从此以后,时相过从,现在还保持联系。那一届考上民院的,除了我们两个,还有179班的黄宏敏等同学。2006年,学校升格为民大,我们就有幸成了第一届的民大毕业生。

  回首22年前的高考,往事已如烟如云,看了老友微信圈,才想起那年的点滴,且用千字文记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