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综合总第1629期 >2024-08-16编印

我县“三个三”深化“小梁送工”粤桂劳务协作品牌建设
刊发日期:2024-08-16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自2021年我县与深圳福田区结对帮扶以来,我县主动对接福田区推进劳务协作各项工作,创新打造了“企业派单、居民点单、社区送单”的“小梁送工”粤桂劳务协作品牌。2021—2023年,“小梁送工”累计送工1385批10.15万人次,帮助搬迁群众增收超1400万元。2024年以来,通过“三巩固三拓展三提升”举措持续优化“小梁送工”服务品牌建设,不断提高脱贫劳动力的就业效率、就业覆盖率、就业竞争力。截至7月底,今年已送工 320批 1.66万人次,帮助增收150.1万元。2023年10月至2024年6月,震东集中安置区搬迁户人均纯收入14609.4元,增速8.57%,搬迁群众基本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三巩固”提高就业效率

  一是巩固就业平台服务。依托“小梁送工”就业服务站,开发“智慧社区”平台系统,建立“小梁送工”模块,将震东集中安置区搬迁群众和招工企业的信息、就业需求录入系统进行标识,搭建了一条“企业派单更便捷、居民接单更灵活、社区送单更及时”的信息快捷通道,为搬迁群众和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用工发布服务。

    二是巩固就业市场。依托“小梁送工”就业服务站,成立震东集中安置区建筑零工组、火龙果基地组、水果包装组等8个“专业型务工团队”,主动对接县内企业、农业基地用工需求,接受群众点工要求,实现群众灵活务工和企业灵活用工有效匹配。同时,服务站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即时用工、即时培训,建设成为全县零工人员集散地、企业灵活用工输送地。

    三是巩固“点对点”送工服务。依托“小梁送工”就业服务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市场化的方式,每天根据企业基地用工需求和报名务工情况,对接租定车辆,将务工人员“点对点”送到企业基地务工。同时,震东社区以“小梁送工”为抓手,今年已开发405个公益性岗位,通过“帮扶车间加工点+家庭分散加工”的形式,扶持残疾人、中老年人等弱势群体8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目前,全县已有20多家企业、农业基地与震东社区签订用工合作协议,企业“派单”量不断增加,旺季时日用工量超1000人。

“三拓展”提升就业覆盖率

  一是拓展组织主体。“小梁送工”以震东社区为组织主导方,逐步转变为以市场为依托,鼓励中介机构、社会能人参与送工,将“小梁送工”的组织主体,向乡镇、村屯延伸拓展。通过探索完善政府购买服务、补助交通费用、补贴工伤保险等多种方式,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劳务中介产业,发挥主导作用。目前,全县有102个社会劳务主体和能人开展送工服务。

  二是拓展组织方式。将“小梁送工”现行的信息收集发布、组织宣传发动、“点对点”送工等方法,延伸拓展到全县10个乡镇,利用乡镇“点对点”送工专管员以及现有的驻村工作力量,对本辖区内有意愿外出务工的人员数量、就业状况以及务工岗位需求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动态信息库。建立起县乡村招工信息一体互通、组织送工网络一体互通的工作新机制,加强与从事劳务中介活动的社会劳务主体日常沟通联系,为其解决从事劳务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逐步打破以往绝大多数劳动力无序自主外出务工的低效模式。

  三是拓展服务对象。由以搬迁户劳动力和灵活就业为主的服务对象延伸拓展到有意愿外出务工的广大城乡群众,由以面向县内农业基地企业为主的送工对象,延伸拓展到县内、县外用工企业。目前,“小梁送工”辐射隆安境内及周边500多家企业、农业基地,为基地、企业提供稳定的务工劳动力,有力解决基地、企业用工荒、用工难问题。

  截至7月底,2024年震东社区“小梁送工”就业服务站已送工261批1.44万人次,各乡镇服务站及其他社会劳务主体已送工59批0.22万人次,累计帮助群众增收150.1万元。

“三提升”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是提升务工人员综合水平。由就业服务站工作人员积极协调县内基地、企业以及广东深圳企业的技能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式”“项目制”技能培训、素质培训,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岗位适应力。截至7月底,共举办农业技术员、养老护理员、育婴员、叉车司机等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27期267人次,实现劳动力就业需求与企业、基地用工需求的共振效应。

  二是提升保障力度。为确保搬迁群众安心安全务工,今年继续安排广东财政帮扶资金110万元,主要用于送工的租车费、务工群众意外险等保障工作,确保送工有资金保障、务工人员意外事件有保险保障。

  三是提升大学生就业服务水平。开展社区大学生假期实践活动服务,通过假期前联系、召开大学生座谈会、线上线下组团报名等形式,开设大学生假期就业实践专班,通过“小梁送工”就业服务将大学生送到各企业车间、农业基地参加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小梁送工”已累计组织31批次485名大学生(今年暑假有25人)参与就业实践活动,有力培养了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就业服务建设力量。(县粤桂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