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隆安》是中共隆安县委员会、隆安县人民政府主办的连续性报刊型内部资料。她及时、准确宣传党和国家及各级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重大部署、中心工作,尤其注重报道隆安经济、政治、文教、社会等各方面重要信息。
本刊地址: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城厢镇金蝶街15号 联系电话:0771-6525155 邮箱:larmt@qq.com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您不得非法转载或者拷贝相关数据。
横跨右江两岸的花周大桥。(陆礼彤 摄)
公路成网、铁路直达、高铁飞驰、货轮远航……如果从空中俯瞰,隆安大地上一条条宛若彩虹的便民交通线,绘就了一幅幅交通发展的美丽画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成为助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然而,时针回转到解放初期,我县的公路交通发展状况却是另一番凋敝景象——
1956年,全县境内公路里程仅有164公里,所有大路路面多狭窄坎坷,仅可人畜通行,公路、水路运输几乎为零。
直至改革开放以前,我县的公路发展依然十分缓慢,至1985年,全县建成的县、乡公路仅17条,总长279.1公里。彼时,我县大多数乡镇未通沥青路,几乎所有的建制村未通等级公路,屏山、都结、布泉等大石山区的群众更是饱受交通闭塞之苦,“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坑洼不平的乡村泥土路给许多村民留下的童年回忆。当时都结乡普权村卜郁屯的村民要到8公里外的乡里赶一趟集市,要翻山越岭走5个小时,一个来回,要耗掉一整天,谁要能去一趟五六十里外的县城,那可是轰动全屯的新闻。村民要卖一头猪,需请8个壮小伙才能把猪抬出山外,而卖猪所得,支付人工费后已不足半头猪的价钱。由于交通闭塞、无法进行正常的贸易活动,导致卜郁屯一直穷得叮当响,屯里光嫁姑娘不娶媳妇,放眼看去都是光棍汉,许多小伙子年过30岁,但连姑娘的手都没碰过。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干线公路网划定工作的启动,我县的公路交通发展驶上了快车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按下了“加速度”的按钮,喜迎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
公路、桥梁建设 一路欢歌伴征程
75年时光荏苒,我县的公路和桥梁建设从蹒跚起步、逐步提高到加速发展,一路征程一路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986年起至1997年,我县共投资464万元,建设县道3条45.7千米、乡道9条79.86千米。
——1989年1月,县境第一座跨越右江的大桥——那桐大桥建成通车,结束了那桐镇、丁当镇群众过江全靠拖渡的历史。
——1997年9月南昆铁路南百段(南宁至百色)开通,1998年12月南百二级公路通车,全县形成了水路(右江)、铁路、公路“三龙”出海的交通网络格局。
——1999年9月,隆安右江大桥建成通车,解决了县城东西两岸交通不便的难题,为构建“一江两岸”格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4年,投资1517.48万元,完成县城至敏阳、杨湾至布泉柏油路建设,实现乡乡通柏油路的目标。
——2006年1月,连接县城与南圩镇的隆南大道通车,改变了西南部乡镇进城路段路窄弯多的状况。
——2008年4月,南百高速公路配套工程——花周大桥建成通车,隆安县形成了以南百高速公路、南百二级公路、那桐至大新二级公路为骨架,以县乡村道路为补充,干支相连、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
——2015年底,隆安至天等二级公路全线建成通车,该项目途经南圩、百朝、都结、进结、独山、龙马,全长69.52公里。
截至2015年底,我县公路建设迎来了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县境内公路总里程达1117.605公里,其中农村公路总里程840.833公里(包括县道168.263公里,乡镇道198.967公里,专用道6.50公里,村道467.103公里)。全县10个乡镇全部通硬化路,其中有9个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全县共118个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至2024年4月,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又增至1395.918公里,是2015年底的近两倍,其中村道增至1043.628公里,同时共建成了6个乡镇等级客运站、2个乡镇港湾简易站、81个便民候车亭,真正把老百姓“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而地处偏远的卜郁屯也告别了光嫁姑娘不娶媳妇的酸楚历史,村民的生活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自产的竹制工艺品成批成批往外运;自养的肥羊在市场上卖得了好价钱……
路网短板建设 号角催征谱新篇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县的道路运输极为落后,人背畜驮是主要的运输方式。
交通兴,则城市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进一步吹响了补齐县域路网短板的攻坚号角,截至目前,全县10个乡镇均已开通客运班线或运营公交线路,城区、城乡共开通客运班线和公交线路共21条,投入运营车辆73辆;全县行政村已通客车118个,通达率100%。2016年1月10日,隆安东站正式投入运营,见证了我县经济建设从走稳走好到高质量发展的辉煌历程。2022年11月底,位于城厢镇宝塔村的南宁港隆安港区宝塔作业区码头工程项目开工建设,至今年8月底建成。项目总投资约39638.5万元,建设规模为新建7个1000吨级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547万吨,将为园区及周边地区提供原材料、产成品的运输服务,货种主要是砂石、水泥、煤炭、农副产品、集装箱等,通过该作业区沿右江上航可到百色、云南、贵州等地,沿左江上航可到龙州,沿郁江下航可直达广东珠三角和港澳地区,沿广西平陆运河可直达北部湾沿海,为我县积极融入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以港口建设为驱动、做好水运文章、撬动向海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立体交通硕果累累 奋进之路永不停歇
大道行开阔,长路写辉煌。截至目前,我县构建起了以县城为中枢,以高铁、高速公路为主轴,以国省干道为骨架,以县乡公路和村级公路为脉络的“外联内畅”的立体交通网络,不仅方便快捷地解决了全县人民的出行问题,更全面贯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为贯彻落实我县“一园(区)一城一基地”经济建设总体思路,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蓦然回首七十五载,成就斐然、心潮澎湃!而今迈步从头越,自信满满的隆安人民又昂首阔步新征程,豪情满怀续写新的辉煌。(韦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