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医疗专家定期到我县开展义诊活动。(何宏生 摄)
曾经,我县医疗条件简陋,资源匮乏,百姓看病难、治病难是常态。然而,新中国成立 75 年来,这里的医疗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从设施完善到技术创新,从人才引入到服务提升,我县的医疗事业蓬勃发展,为百姓健康筑牢防线,提供了更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在推进优质医疗技术发展的道路上,我县实现了许多个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其中,最大的突破就是2021年我县启动胸痛中心的建设。当时,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是该院技术力量最薄弱的科室之一,严重缺少医疗人才,自身造血能力不足,许多医疗技术处于起步阶段,只能承担简单的心脏造影手术。但为了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医院全力以赴,精心选派骨干力量前往医疗发达地区进修,诚挚邀请各路专家前来传授经验和悉心指导工作,同时还斥巨资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黄忠力就是这一进程的参与者与见证者。
这几年,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历经磨练,拥有实力雄厚的医疗队伍,能单独完成常见心血管疾病手术。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隆安县人民医院就开展了 10 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开创了急诊 PCI 手术、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左心室造影术等数个“第一”。这些“首例”技术标志着隆安县人民医院迈入了心血管医疗的临床“介入时代”,隆安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及时有效治疗,保障心血管健康。
患者马日葵就是这项医疗技术的受益者之一。2019年,他因严重心脏问题不得不前往南宁做冠脉支架手术,而到了2022年4月,他在县人民医院就能顺利完成这难度的手术,并且术后恢复良好。
在复查方面,与之前奔波南宁复查的艰难相比,现在马日葵可以独自一人轻松完成复查,不再忍受凌晨三点出发、长时间排队的困扰。
从最初将病人送往南宁治疗,到如今在医院内就能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技术实现质的飞跃。目前,我县已成功建立起快捷高效的绿色救治通道,大大缩短了胸痛患者的救治时间。
2024年3月,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基层版),通过构建‘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实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资源共享制度,建立了快捷、高效、通畅的绿色通道流程,有效提高了对急性胸痛患者的应急救治能力。
不仅在胸痛中心建设方面成绩斐然,我县还于2022年启动了卒中中心建设,并在 2023年9月通过了国家评审,正式挂牌。如今,能够快速开展多种介入手术,实现1小时的“黄金救治”目标,患者到院后最快 18 分钟便可开始静脉溶栓。
2022年3月,在粤桂协作资金的大力支持下,那桐镇中心卫生院的新门诊综合楼破土动工,投资总额高达2730万元,其中广东省慷慨提供了1185.11万元的财政支持。该综合楼于2023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建筑面积达到6261.65㎡,设置了95个住院床位,服务范围广泛,涵盖了那桐镇、古潭乡、乔建镇等周边乡镇,受益人口超过10万人。新门诊楼将门急诊与住院功能完美融合,实行分层分科候诊,大幅提高了就诊效率。
除了那桐镇中心卫生院的新门诊综合楼顺利落成使用;县中医医院开设了隆安县首个痤疮专科门诊和首个针灸睡眠门诊;县妇幼保健院超声科开展了小儿肺部超声检查……诸多新项目、新技术记录了粤桂对口帮扶医疗卫生工作开展以来,来自广东各医疗单位“组团式”在我县医疗行业里的人才、技术、重点专科等核心能力建设方面给予的强有力支持,用实际行动共同托起了那乡群众的“健康梦”。
据悉,粤桂医疗协作自2018年开展以来,广东省已连续派出57名医疗专家,诊疗达15281人次,完成手术1457台,培训医务人员2540人次。通过手术指导、培训讲座与新技术项目的推广,极大地提升了隆安县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
近年来,秉持“人民至上、健康至上”的理念,为解决村级医疗基础薄弱、人才稀缺、困难群众“看病难”等问题,我县积极落实“乡聘村用”政策,致力于让山区百姓享受更优质的医疗资源。
自2019年以来,我县累计投入资金450多万元,用于提升全县 123个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如今成效显著,每个卫生室的业务用房均达到60平方米以上,且设有诊室、治疗室、药房和公共卫生服务室,并配备30种以上的国家基本药物。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卫生室均已开通医保结算,农村居民的常见病和慢性病能够就近接受诊治和费用报销。这一系列举措极大地提升了村级卫生服务水平,为农村居民的健康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南圩镇联伍村更是充分利用定点帮扶后盾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的丰富医疗资源,创新性地实施“轮值村医”制度,定期邀请不同领域的医疗专家到村开展义诊与入户会诊,为当地居民提供健康服务。截至目前,已成功开展“轮值村医”活动近100场,场均就诊人数达到20人次,入户医疗服务近40次,还辐射到了周边的学校和卫生院。
为进一步落实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政策,我县大力提高乡村医生待遇,稳定和壮大乡村医生队伍。目前,全县共有225名“乡聘村用”村医,确保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名合格的乡村医生执业。县卫健局每年都会定期组织乡村医生培训,过去三年共举办了6期业务培训班,参与人数达1536人,显著提升了乡村医生的医疗服务能力。
从简陋的医疗条件到现代化的诊疗设施,从匮乏的医疗人才到专业的医疗团队,从看病难、看病贵到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这一个个令人欣喜的变化,展现出我县在医疗改革、以人为本的健康服务方面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丰硕成果。(黎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