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要闻总第1649期 >2024-11-05编印

看“小”病 守“大”家
——隆安县古潭乡马村乡村医生马以含、马梅红的一天
刊发日期:2024-11-0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马梅红为受伤老人清理伤口。

马梅红为受伤老人清理伤口。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有一群无私奉献的人——乡村医生,他们全心全意守护农村群众健康。在隆安县古潭乡马村有一对夫妻,丈夫马以含,妻子马梅红,在乡村医生这个岗位一干就是20多年。日前,记者来到马村,通过了解这对乡村医生中的“夫妻档”忙碌的一天,探寻他们的心路历程。

  马村卫生室不大,但诊室、公共卫生服务室、药房等功能区一应俱全,贴在墙上的药品价格公示和各类规章制度很醒目。9时30分刚过,两个村民几乎同时走了进来,一个是为家中刚吃完饭就吐的孩子来拿药,另一个则是因为高血压药吃完了来领新药。马梅红热情地迎上前去,仔细询问情况后,耐心地向两人解释:“孩子这是消化不良,必须按时服药,还要注意少量多餐。”“高血压不能轻视,持续的高血压会对人体造成不容忽视的损害,必须定时服药,并且要定期监测血压。”

  在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后,两个村民满意地离开,卫生室回归短暂的宁静。但是没等夫妻俩休息,一位老人捂着右手走进卫生室,手掌上还留有血迹。她告诉马梅红,自己刚刚摔倒在地,手被刮破。马梅红赶紧清理老人的伤口,消毒然后上药,并建议老人去乡卫生院缝针。

  马以含向记者解释,古潭乡实行乡村两级双向转诊制度,村卫生室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初级诊疗服务,并在必要时将疑难危重症患者转诊至乡卫生院或上一级医院。“我们工作的原则是‘小病不出村’,但病情较严重,我们会建议村民前往乡卫生院或上一级医院就诊。”马以含说。

  接近11时,一位似刚干完农活的村民走了进来。这位姓黄的村民来自邻村,每天干农活时都会路过马村卫生室,因此身体有任何不适都会首选来这里。“我和两位马医生都很熟了,身体有些小毛病找他们没错的。”她说。

  12时15分,马以含和马梅红在给一个发烧的孩子看完病后,终于有时间稍作休息。他们轮流回家吃饭,确保卫生室始终有人值守。

  下午,马以含和马梅红重复着上午的忙碌。记者数了一下,共有10多位村民前来问诊,夫妇两人耐心地为每位患者服务。他们仔细询问患者症状、感觉等,然后对症下药。在治疗患者的同时,他们还不忘向人们普及慢性病相关知识,提高村民的健康意识。马以含告诉记者,虽然到卫生室看病的村民日均有10至20人,但除了诊治病人,他们还要定期进村入户进行慢性病随访、为村民体检,有时还要开展健康宣传活动。

  18时,夫妇俩下班了。他们说,虽然回到家能休息,但电话始终保持开机,马以含说:“我们的工作是全天候的,随时都可能有村民来找我们看病,晚上也常有急诊。虽然辛苦,但能为村民做些事情,我们感到很自豪。”

  在隆安县,像马以含、马梅红这样的乡村医生还有很多。除了“夫妻档”,还有“父子档”,也有“00后”。他们通过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缓解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等问题。

  “我们这里是最基层的卫生室,但我觉得乡村医生的工作非常重要。”马梅红自豪地说,乡村振兴不能缺少医疗保障,他们通过努力,村民的健康意识正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大病发生。

  乡村医生的每一天都是忙碌而充实的。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倾情付出;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专业知识和爱心为村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南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