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头摄影 陆礼彤
时光荏苒,不经意间,中师毕业已经有25个春秋了。行走在这个多彩的秋天里,1999年9月的那一天,仿若仍在眼前清晰浮现。
那天,我们隆安的50多个莘莘学子怀揣梦想与憧憬,背着沉甸甸的行囊,一同踏上大巴,向着南地二师所在地——崇左进发。起初,大家还有些羞涩和拘谨,但随着一位同学的一句:“到了二师,我们就是老乡。”很快打破了陌生的藩篱,大家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来。渐渐地,大巴车上开始热闹起来,大家欢声笑语,一颗颗年轻的心逐渐靠近,我们开始相识相知。
初入二师校园,我们眼神中盈满了青涩与懵懂,更带着对未来的殷殷期许。在那陌生的环境里,“老乡”这个亲切的称呼,恰似温暖宜人的春风,轻轻柔柔地拂过我们的心田,瞬间将彼此的距离拉近。一句“老乡好”,质朴而真挚,饱含着无尽的亲切与关怀。
三年的中师生活,我们一同纵情遨游在知识的浩瀚海洋,肆意绽放在青春的缤纷舞台。课堂上,我们聚精会神地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丰富养分;图书馆中,我们埋头苦读,勇敢地探索那未知的广阔世界;操场上,我们尽情挥洒着滚烫的汗水,毫无保留地释放着青春的澎湃活力。学习时,我们互相切磋琢磨,携手共同进步;生活中,我们彼此关怀照顾,为对方排忧解难。
犹记得有一年元旦,因只有三天的假期,我们都没有回家。几个“活跃分子”便牵头搞年级老乡小聚,大家纷纷响应,聚在火车站旁的一家大排档里庆祝元旦。男生们分边猜码,吆喝声此起彼伏,“来就来嘛,八来八啊。”那热闹的场景仿佛还在眼前。女生们在一旁加油助威,笑声和欢呼声交织在一起,整个包间充满了欢快的气息。输的一方豪气地仰头畅饮,赢的一方则得意地呐喊“哪个上哪个跌”。那个夜晚,我们一同从崇左火车站沿着左江走路回来。月光如水,洒在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脸上,映照着青春的肆意和“老乡”之间的亲密无间。
中师三年,虽然我们才相处一千多个日夜,但每个日子都融入了我们青春的汗水,每一个瞬间都化作了生命中永恒闪耀的珍贵记忆……
如今,光阴已逝,曾经青春年少、朝气蓬勃的我们,也已步入不惑之年。时隔多年再相聚,那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面容让我们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曾经的翩翩少年已添了缕缕白发,曾经的如花少女眼角也爬上了细细的皱纹。我们彼此寒暄着,话语间满是对往昔岁月的深深眷恋和无尽怀念。
聊天中得知,有的同学仍坚守在教育的岗位,用无尽的耐心和满满的爱心培育祖国的花朵;有的毅然投身政界,为人民的福祉日夜操劳、尽心尽力;有的在商海乘风破浪,凭借非凡的智慧和过人的勇气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有的则远走广东,为祖国的建设默默奉献,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然而,无论身处何方,无论从事何职业,那份醇厚浓郁的“老乡”情始终在心底深深扎根,坚如磐石。当忙碌的生活让我们感到身心俱疲时,当现实的压力让我们感到迷茫失措时,中师时代的点点滴滴便如同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那份纯真无瑕的友谊便如同一股源源不断的清泉,润泽我们干涸的心灵。
时光或许可以改变容颜,却永远无法改变那份深情厚谊。中师时代,是我们人生中最为璀璨夺目的明珠,永远闪耀在记忆的最深处,且不褪色;“老乡”情,是我心灵深处最温馨温暖的港湾,无论风雨如何猛烈侵袭,都能给予我们无尽的慰藉和强大的力量。
再忆“老乡”情,心中满是感慨与温暖。这份情谊,如同岁月的陈酿,越久越醇,历久弥香,直至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