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8日是我国第25个记者节。提到记者你会想到什么?是“无冕之王”?还是“地球不爆炸就不放假的那群人”?在你眼中记者是什么样的呢?
记者,这个在社会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的群体,在不同人的眼中有着截然不同的形象。有人说羡慕记者,新闻现场总能见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有机会见证历史,见多识广、谈吐不凡;有人说钦佩记者,他们厘定事实、廓清真假,接近真相并告诉公众真相;还有人说记者很辛苦,总有写不完的稿子、熬不完的夜,有时甚至还会陷入危险……那么大家眼中的新闻工作者是什么样的呢?
“记者应该是工作认真负责,深入群众实事求是报道才能发挥更大的正能量,人民群众才懂得社会的实际情况,正能量宣传好了,中国才能安定团结。”群众陆先生说道。
从事剪辑工作的群众陆厚圣说:“平常看电视会看到一些洪灾或者战争方面的新闻,都是记者冲锋在前线给我们报道信息。”
退休教师许女士说:“记者这个工作时间没有固定的,哪里有新闻,记者都是奔在第一线,特别是灾区、火灾现场,记者都是冲锋陷阵才得到第一手材料,所以记者这个行业比较危险,像战场一样。”
群众胡先生则认为,记者就是要宣传党的政策,关心民生大事。
那么,作为一名记者,他们又是怎样理解记者这个职业呢?在新闻行业内部,记者们深知彼此工作的艰辛。他们常常面临着各种临时任务,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只要有突发新闻就得随叫随到。在一些重大事件的报道中,记者们需要长时间地坚守岗位,进行采访、拍摄、写稿等一系列工作。比如在山体滑坡、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时,记者们不顾自身安危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为了获取最新的信息,他们可能连续几天都不能好好休息,这种敬业精神是同行们都能深刻体会到的。
学习,是每一位新闻记者的必修课。隆安县融媒体中心的零伟权是一名新记者,在他眼中,记者是认真负责、充满热情、专业能力强、愿意付出、不断学习和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专业人员。他说:“我作为一名新记者,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强学习,向书本学、向前辈学,争取做一名新时代的全能型记者。”在隆安县融媒体中心还有一位“特别”的记者陆明利,他今年已经70岁了,是一位退休返聘记者,从事新闻工作已经30年了。30年里,他从传统媒体干到新媒体,在这风云变化的信息浪潮中如鱼得水,每一次的转型对他而已是巨大的挑战,也是不断进步的过程。“这个过程对我们老年人来说非常难的,作为老的新闻工作者,不适应这个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那就要被淘汰,所以我就在同事们的帮助下,视频不懂拍就学习,不懂得剪短视频也要学习,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大家的帮助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我就感觉到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不断地努力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步伐。”陆明利说道。
记者在不同人的眼中有着丰富多样的形象,他们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时代的篇章。在每一个新闻事件背后,都有记者忙碌的身影,他们值得我们尊重和敬意。(邓荣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