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综合总第1654期 >2024-11-22编印

布泉河三十一孔桥:青砖灰石砌出一番诗情画意
刊发日期:2024-11-22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布泉河三十一孔桥。(邓国华 摄)

布泉河三十一孔桥。(邓国华 摄)

  关于布泉河,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有一条玉龙犯了天规被玉帝压在山脚下,它委屈得整日以泪洗面,它的泪水化作三股清泉,成了布泉河的三个出水口。为了安慰玉龙,玉帝派了两位仙女下凡,用纱巾为玉龙拭泪,但越擦玉龙就越感到委屈,泉水就越多,于是把纱巾冲出很远,像一条长长的玉带浮在水中,所以人们就把这条河称为布泉河。

  布泉河泉源位于布泉乡布泉街头,清泉从发达山脚涌出,终年不竭,冬暖夏凉。20世纪70年代以前,布泉乡还没通电,群众都是用煤油灯或松香、竹子等物品照明,生活十分不便。1957年,政府组织布泉乡周边群众于河源头正面100多米处,用石头砌成坝拦水,在河坝右边安装一台水轮泵抽水灌溉旱田,左边则安装一台瓦数很小的发电机发电,只够十几户人家照明用。

  为了解决群众的用电难题,1969年,政府再次组织布泉、兴隆、岑山、新盏、高峰、欧亚等6个大队(村)的群众,在原来的拦河坝基础上加建由31个拱门组成的桥,也就是现在的布泉河三十一孔桥,并在桥的右侧修建发电站。那时候虽然已经有水泥了,但是拦河筑坝蓄水工程施工极为困难,且修建31个拱门也需要大量石头,民工们必须开山凿石,将沉重的巨石人工搬运至河坝处堆砌,其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好在,经过民工们日夜赶工,布泉河三十一孔桥和发电机房建成后,布泉乡周边许多村屯的群众终于用上了电。

  许多参加布泉河三十一孔桥建设工作的群众如今已是古稀之年、耋耄之年,每当回忆起那段艰苦时光,他们都坦言:很苦,但是值得!

  据了解,布泉河三十一孔桥长114米、宽2.3米、高8.3米,仅可通行人。桥身均用石头垒成,为31孔拱桥,富有特色。桥的两侧分别修建有水车、观布亭、听布亭等设施,可供村民和游客游玩、休憩。

  布泉河三十一孔桥经历了几十载岁月的洗礼和风雨的侵蚀,见证了无数的人和事,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从远处望去,三十一孔桥造型古朴典雅,每一个桥孔都像是历史的眼眸,深邃而神秘。整座桥横卧在布泉河上,它的独特韵味与周边的秀丽山水相得益彰。碧绿色的潺潺流水在桥下奔腾,河对岸的翠竹似一群绿衣仙子,将袖长曼妙的身姿投入河水温柔的怀抱,随着水波摇曳,美不胜收。漫步桥上,欣赏河两岸的风光,看不远处的山峦起伏,仿佛行走在一幅淡雅清幽的山水画卷之中。这种宁静悠远之感吸引着每一个向往世外桃源的灵魂。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或到桥上聆听这历史与自然交织的轻吟,或泛舟河上感受这山水林木相映成趣的静谧之美。(陈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