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东社区长者食堂。(许嘉佳 摄)
震东社区共有搬迁群众5847户24423人,下辖和鑫佳园、昌泰茗城、东森悦府小区党支部8个,共有党员349名。近年来,社区在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工作中,持续以“五个统一”为抓手,通过打造“长者食堂”“积分超市”“文化活动中心”三个载体,实施“楼栋包干”工作机制等扎实举措,促进搬迁安置社区文明蔚然成风。
创建“长者食堂”,营造孝老敬老氛围。震东社区采取部门支持、企业援建、居民互助等多方共建形式,建立隆安县首家长者食堂,年满60岁以上行动方便的老年人可以到长者食堂用餐,身体中度失能以上老年人、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餐厅可以提供送餐上门服务的,每位老年人每天给予3元补助的助餐配餐服务,让老年人乐享幸福“食”光。“这里环境很好,社区人员也很贴心,来这里就像‘家’一样。”“有了长者食堂,不用每天买菜做饭了,到点就约老朋友过来吃饭,一边吃饭还能一边聊天,开心啊!”社区老人们分桌而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对长者食堂赞不绝口。食堂简单的一餐饭承载着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帮助许多外出务工子女解决了后顾之忧,营造了浓厚的敬老爱老社会氛围。长者食堂运营以来,共有850余名老年人在“长者食堂”系统注册用餐,每天用餐老年人90余人,累计发放补贴11.7余万元。
设立“积分超市”,激发移风易俗活力。震东社区建立感恩积分超市,健全“组织发动、党员带动、积分促动”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移风易俗活动的积极性,引导群众参加各类志愿服务“赚”积分,在潜移默化中涵养文明乡风。此外,社区还通过组建就业服务、环保服务、扶老扶弱服务、政策宣讲服务、爱心服务、文化服务、法律服务、平安服务等8支队伍,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困难家庭子女、独居老人、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精神病人等特殊群体1310人提供慰问关爱保障服务;开展假期公益课堂、义诊服务、爱心义剪进社区等活动,共136场次。为确保积分超市运行规范,社区还制定“基础分+奖励加分+负面扣分”评分机制,共分为遵纪守法、公益行动、文明习惯、勤劳致富等6大类14条。目前,积分超市共发出积分卡约6000份,有3200余户居民参与到积分兑换活动中来,兑换积分28万分。
搭建“文化活动中心”,形成文明和谐风气。震东社区充分利用安置小区爱心驿站、青空间、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9个中心场所资源,通过文化惠民、体育竞技、文艺晚会等形式,以常态化的宣传活动推动移风易俗融入日常生活,推动文明乡风深入人心。2024年1~7月,震东社区开展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文艺活动360多场次。同时,还成立有壮话宣讲服务队、红白事文明劝导服务队、“山歌”文艺服务队等5支服务队,以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等整治为切入点,结合“我们的节日·春节”“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文艺活动,将文明新风理念浸润千家万户。在为搬迁群众子女提供扶智扶志教育服务方面,震东社区积极开展科普、声乐、兴趣绘画、文明礼仪等少年公益课程和“七彩课堂”共56场次,受益少年儿童1300多人次。
实施“楼栋包干”机制,助推移风易俗入民心。震东社区扎实开展移风易俗专项行动,落实楼栋单元长责任制,把派驻干部、两委干部、网格员、党员骨干包干到每一栋楼、每一单元,通过入户走访宣传和开展“凉亭议事”“楼里议事”,以“拉家常”等方式收集社情民意,促成制定居民公约,成立红白理事会等,帮助群众解决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办成公益事项21项,发放征求意见表5380份,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5条。另外,社区通过小区广播、户外电子屏、电梯标语、微信公众号、居民微信群等载体,全覆盖宣传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基本内容、居民公约、文明祭扫、文明用餐、禁止高空抛物等内容,累计发放移风易俗宣传材料5.2万份,入户走访2.1万人次,引导居民杜绝婚丧大操大办、高价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今年以来,成功劝导红白事新办6件。社区还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围绕“懂感恩、勤奋斗、树新风”主题,评选一批“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最美志愿者”“最美单元长”等优秀典型220人,进一步激发居民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让文明新风吹入千家万户。
如今,行走在震东社区,人人友好和善,路面干净整洁,乡村文明和美,社区移风易俗工作制度基本健全,居民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居民人情支出负担明显减轻,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县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