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仓颉造字开始,汉字便在甲骨石器上铿然歌唱,在竹简丝帛上婉转飞扬。从金文的面容初现,摇曳成小篆的风姿绰约,在出落成繁字体的精雕细琢,直至今日简体字落落大方地登上舞台。汉字随着中国历史一并历经千年旅程。
但无论其载体抑或是形态如何更改兴替,那点、横、竖、撇、捺间的顾盼神飞依旧展现美丽身姿。
汉字之美,美在柔情,初见便如花枝惊动。以“茶”字为例,字形以草、木为基,于其中飘散出一撇一捺,撇捺之间好似茶汽翩然而起,扬起醇香的衣袂,缭绕于唇齿之间,未饮茶者却从其字形态中品到悠远绵长的茶味,直击人心。有人对“茶”字的结构解释道:善于饮茶者可长寿一百零八岁。这种解释是否科学合理?古今谙熟茶道的人与造字的人难以充分沟通,暂无论定。
汉字之美,美在铁骨,走笔至此狂放不羁。以“龙”字为例,虽是由繁复多变的古体字简化而来,却是剔肉余骨一般仍撑得起其意韵。笔画的迂回与古神兽的身躯相映,贴切而生动;再观其整体,字形扩张,不拘泥一格,发散出狂野性的嚣气,与神兽的特性璧合。挥毫而就便是笔走龙蛇般落笔惊风雨。简单,却铁骨铮铮。
汉字之美,美在义形。以“人”字为例。别小觑人字简单的一撇一捺。我却要说,那一撇像男人的钢筋铁骨顶着天;那一捺如同宽厚、结实的女人;必要时女人可以给男人一个支点,让他撬动一个地球。假如没有人类地球空转有何意义?
汉字之美,美在义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活”字为例,“活”字的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一个“舌”字。字的形象说明口中有水,舌头才灵动。初生婴儿呱呱坠地,发出第一声,就意味着一个活泼的小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了。婴儿之所以能发出如此清脆的声音,那是因为婴儿口里有润滑的水,灵活的喉舌,这意味着生命和生存是离不开水的。“活”字泛指生存、有生命的;灵活、活动、救活;生计;工作、劳动;逼真;流动的水的声音。可谓活灵活现。
人类之所以能从灵长类动物中脱颖而出,那是其生存发展的过程中有社会性,他们团结互助,必须有交流。在交流时通过符号、动作、语言、文字才能保证交流顺利进行。
从初始咿咿呀呀的叫喊声发出,又从简单语言演变到复杂完整句式来说话,不可能一挥而就。自从有人发明文字,人与人的交流更加便捷、具体;而且记录了社会的分工、分配及对大自然事件回顾、技艺的传承更加有根有据。后来随着语言文字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和社会高层的规范统一,再不断地演化并提高,逐步到现代的各种先进传媒高度发展。人类经历了漫长的生存、发展、享受的过程,也是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与时俱进的语言文字的广泛使用贯穿始终。
中国人强了,汉字尽显美!
千年古国,智慧凝练成上万个优美的汉字。它们由柔情与铁骨交融在一起,柔软且坚强地传承了千年的文明并使之未曾断绝。谓之“博大精深”。它们仿若流动的史诗,将点、横、竖、撇、捺转化成抑扬顿挫,继续诉说中国的故事。